1950年地主家搜出一张借条,落款人竟是“朱德”,朱德得知后欣喜异常:把人接到北

品古观今吖 2025-07-28 14:20:27

1950年地主家搜出一张借条,落款人竟是“朱德”,朱德得知后欣喜异常:把人接到北京来!

1950年冬天,土改运动在全国铺开,四川长寿县新市乡惠民村也开始减租退押工作。傅德辉家是当地大户,工作队去他家清查地契借据啥的。傅德辉配合得不错,把家里的旧箱子打开,一沓借据拿出来。 工作人员一张张看,突然发现一张写着借傅德辉100大洋,署名朱德,还注明用于去苏联路费。大家愣了,问傅德辉这是咋回事。 傅德辉说就是朱总司令,当年留学时借的。工作队不敢马虎,赶紧上报乡政府,乡上报区,区上报县,一层层传到重庆市,再到西南局,最后到北京中央。 朱德看到报告和借条复印件,认出是自己写的,马上指示把傅德辉接到北京来。这事传开,大家都好奇,一个元帅咋跟地主有这交情。 原来1924年朱德在德国经济最难时,傅德辉帮了大忙。那100大洋在当时不是小数,够普通人生活好几个月。朱德去苏联学军事,对后来革命贡献大。 傅德辉回国后办水泥厂,本想贡献工业,可时局乱,国民党层层盘剥,他只好回乡。土改时傅德辉没藏私,把借条交出,也显示他为人正直。 工作队在清查中发现傅德辉虽是地主,但没啥恶行,借据多是帮人记录,不是高利贷。消息上报过程挺快,一周左右就到朱德手里。 他欣喜是因为终于找到老朋友,还能报恩。傅德辉接到通知,收拾行李坐火车北上。朱德知道傅德辉学化学工业,成绩好,就想让他发挥专长,为新中国建设出力。 这事体现了朱德重情义,也重视人才。借条背面有德文备注,证明用途真实。傅德辉留学时帮过不少中国人,不止朱德一人。 他办厂时选址重庆南岸玛瑙溪,建厂过程克服不少困难,投产后生产水泥,对当地经济有帮助。可国民党腐败,让他心灰意冷。 朱德在苏联学成后回国,参加北伐,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军,一路打到解放。两人分离后,朱德忙革命,傅德辉忙实业,没机会联系。 新中国成立,土改让两人重逢。这段故事说明革命年代友情珍贵,也反映人才流动。工作队上报时附了傅德辉情况,朱德看后更确定要接他来京。 傅德辉北上途中,火车颠簸,但他知道机会来了。朱德指示中强调傅德辉是科学人才,别为难他。这事在当地传为佳话,许多人从中看到新社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 借条发现后,傅德辉家人也配合工作,土改继续进行,但傅德辉本人得到特殊安排。朱德欣喜异常,因为多年心愿实现,还能让老朋友贡献力量。

0 阅读:5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1

用户10xxx01

2
2025-07-28 15:14

那时候有复印机?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