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上甘岭战役中,曹排长因为腹部受伤,导尿管又被堵塞,尿液无法排出,胀痛难忍,16岁卫生员二话不说用嘴助其排尿......
王清珍这个人,出生在1936年的湖北武汉汉口一个普通家庭。那时候,家里条件一般,她从小就懂事。1951年,她刚满15岁,就响应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为什么这么小就去?因为国家需要,大家都想着保家卫国。她被分到第15军45师的卫生队,从基础学起,学怎么包扎伤口、止血、打针这些救命的本事。训练挺苦的,每天重复练习,一年多下来,她从个小丫头变成能独当一面的卫生员。 1952年,她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进了朝鲜战场。那年她16岁,正好赶上上甘岭战役。这场战役不是1951年的事,其实是1952年10月到11月的事,但很多人记成那个时候,因为抗美援朝整体从1950年开始。 上甘岭战役发生在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志愿军守着597.9高地和537.7高地,那地方本来叫上甘岭村,后来就用这个名命名战役。 联合国军那边叫它三角山战役。他们出动6万多人,300多门炮,170多辆坦克,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3.7平方公里的阵地狂轰滥炸,扔了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炸弹。 平均每秒6发炮弹,每平方米土地挨76发,山头被炸矮两米,土石松动一两米,阵地成焦土。志愿军靠坑道顽强抵抗,反复争夺29次,击退敌营以上冲锋25次,小冲锋653次。 志愿军伤亡11529人,联合国军伤亡25498人。这仗打得太惨烈,美军伤亡率40%以上,比他们太平洋战争的硫磺岛战役还高。志愿军用意志力顶住,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从此美军不敢再发动营以上进攻,战线稳在三八线。 战役胜利稳定了朝鲜局势,也给亚洲和世界带来和平基础。美国人后来承认,从上甘岭开始真正认识中国人。王清珍就在这个战场上,她的任务是救护伤员。 卫生队在坑道里,条件差极了,没先进设备,就靠双手和简单工具。她负责照顾重伤员,一人管20多个。 战役中,她帮黄继光整理遗体,黄继光堵枪眼牺牲,胸口被打穿,她和战友用温水洗血块,缝合伤口,换新军装。这事让她印象深,也体现出志愿军的敬重。 关键事件是帮曹玉海排长排尿。曹排长腹部中弹,导尿管堵了,尿排不出,胀痛到极限。如果不处理,可能尿中毒或膀胱破裂,危及生命。 坑道里没大注射器,其他伤员动不了,王清珍决定用嘴吸。她吸了几口,把尿吸出,救了曹排长一命。这事在部队传开,大家佩服她的勇气和奉献。 曹排长后来失明退役,但一直把她当妹妹。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里提到她,说她17岁,其实她16岁,护理20多伤员,情操高尚。 电影上甘岭里的卫生员王兰,就有她的影子。战役后,王清珍的事迹被表彰,她荣立二等功,还获朝鲜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这不光是个人的事,它反映出志愿军的精神:爱国、英勇、忠诚、乐观、国际主义。抗美援朝整体背景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仁川登陆,把北朝鲜打到鸭绿江边。 中国出兵是保家卫国,周恩来警告过,美国不听。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入朝,五次战役把敌军赶回三八线,1953年7月签停战协定。 志愿军牺牲19.7万多人,换来国家安全和发展空间。没有这场战争,新中国可能面临更大威胁。上甘岭是转折点,志愿军以少胜多,用气概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