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王震被一县长拷了起来,王震怒道:“你没枪毙我,算我王震命大!”
王震这人,从小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穷苦人家,1908年那会儿,家里是佃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早年就看不惯社会上的不公,先在长沙当兵,后来转行做铁路工人,接触到一些进步想法,就投身工人运动去了。 1927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候正好赶上秋收起义,他就跟着队伍上了井冈山,帮着建立根据地。 长征的时候,他带红六军团西征,一路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硬是到了陕北。抗日战争打响后,他指挥部队在冀中平原开辟阵地,打击日伪军,立下不少功劳。 解放战争阶段,他负责西北战场,解放了新疆,还推动生产建设兵团在那儿开发边疆。1952年,他转到军队高层工作,1954年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同时兼铁道兵司令员,负责大工程项目。 鹰厦铁路就是他那时候接手的重头戏,这条线从江西鹰潭到福建厦门,全长六百多公里,穿越崇山峻岭,是华东地区通往出海口的干线,对国防和经济都有大用处。 国家动员十万铁道兵参与,任务紧迫,但当地气候湿热,战士们住的临时棚子通风差,鼠蚁到处跑,导致很多人得疟疾,病倒一大片。王震一看这不行,得先解决住宿问题,就联系当地县政府借地皮建房。电话打了好几次,对方总说要请示领导,没下文。 没法子,他只好亲自跑一趟。到了县政府,因为穿得朴素,脸上胡子没刮,鞋上沾泥,看起来像普通老百姓。县长见他纠缠借地的事儿,就发脾气,叫警察把他铐起来关了一天。 秘书找人,通报到福建省委书记叶飞那儿,叶飞一查,发现县长搞错了人,赶紧放出来。县长知道王震身份后,吓坏了,连忙道歉。王震没直接处理,而是汇报给叶飞。 调查下来,这县长平时以权谋私,提拔亲戚,用公款办私事,还欺压百姓,跟黑恶势力有勾结,严重影响社会秩序。 最后,县长被撤职,还移交司法机关审判,当地老百姓听说后都拍手叫好。这事儿暴露了当时一些基层干部的官僚作风和不作为问题,王震坚持原则,推动工作继续。 鹰厦铁路工程没耽误,战士们住宿改善后,身体恢复,建设速度加快。铁路涉及跨省协调,途经复杂地形,铁道兵砍树开路,爆破岩石,铺轨道建桥涵,克服地质塌方和台风等难题。1957年全线通车,促进福建交通和经济发展,也加强了国防布局。王震的领导风格就是这样,直来直去,不搞形式主义。 他早年在南泥湾开荒,带三五九旅自力更生,生产粮食支援根据地,那时候就体现出务实精神。新疆解放后,他组织兵团屯垦戍边,开发北大荒类似模式,帮边疆稳定和建设打下基础。 转到农垦部部长后,他继续推动大规模开垦,兴办农场,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国家供给问题。1982年,他进入中央高层,参与决策,直到1993年在北京去世,活了85岁。 他的经历反映了那一代革命者的奉献,从打仗到建设,一辈子没闲着。这事件也提醒大家,权力不能滥用,基层工作得接地气,不然小问题酿成大祸。 鹰厦铁路建成后,福建的货物运输方便多了,出海口活跃起来,经济起步快。相比其他铁路,这条线战略位置关键,连接内地和沿海,帮国防备战。 县长被撤后,当地政府整顿纪律,军地合作更紧密,避免类似矛盾。整个过程,王震没追究个人恩怨,而是通过组织渠道解决,体现党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