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世界宣布重大决定:从今往后,中国在世贸组织中不再寻求特别待遇。   “特别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26 16:49:46

中国向世界宣布重大决定:从今往后,中国在世贸组织中不再寻求特别待遇。   “特别待遇”这四个字,过去十几年里一直是国际经贸话题里的“热门词”,有些国家总拿它说事,要么指责中国“占了规则便宜”,要么炒作“中国该退出发展中国家行列”,可谁也没料到,中国会用这样一种主动、坦荡的方式,直接给出答案。   但有一点必须说清楚:中国这个决定,绝对不是赌气,更不是要和世界脱钩。这个决定完全基于中国现如今自身强大的底气。   看看经济账本就知道,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30万亿元,在全球经济增长3.2%的大背景下,中国贡献了其中30%的增量,相当于一年就长出一个中等经济体的规模。   这种体量下,再谈“发展中国家特殊照顾”确实有些不合时宜。   制造业更是硬气,增加值达到33.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接近30%,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量都位居前列。   就拿新能源汽车来说,2024年产销均超1280万辆,连续10年全球第一,出口量达128.4万辆,其中插混车型更是同比增长1.9倍,欧洲街头越来越多贴着“中国制造”的新能源车驶过,这种竞争力早已不需要靠特殊待遇来护航。   贸易格局的变化更能说明问题。中国与东盟2024年贸易总值近1万亿美元,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和越南、马来西亚等5个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都突破千亿美元。   这种深度绑定不是靠规则倾斜得来的,而是靠产业链的韧性和市场的吸引力。   再看关税水平,从2001年入世时的15.3%降到2023年的7.3%,2024年又宣布对所有建交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实行零关税,这个税率已经比很多发展中国家都低,甚至接近发达成员的平均水平。   补贴政策也完全透明,2023年提交的补贴通报覆盖了中央69项和地方385项政策,省级行政区一个不落,这种透明度早就超出了所谓“特别待遇”的范畴。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进步同样亮眼,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打击侵权的力度不断加大,这两年处理的跨境知识产权案件增长了近20%。   当年靠配额保护的纺织业,如今在全球供应链中掌握着话语权;曾经需要技术引进的高铁领域,现在能把雅万高铁这样的标杆项目建到东南亚。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在东盟累计完成4800亿美元工程承包额,这些项目不是靠特殊待遇换来的,而是靠实打实的技术和性价比。   回顾加入WTO以来的历程,中国从最初的规则适应者,逐渐成长为规则的参与者和完善者。以前有些国家总拿“发展中国家地位”说事儿,可他们忘了中国在承担国际责任方面早已走在前面。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提前完成碳减排目标;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中国疫苗援助覆盖众多发展中国家;在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上,中国提出的电子商务便利化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响应。   这些都说明,中国放弃特别待遇不是被动之举,而是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表现。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需要靠特别待遇来打开国际市场,反而更希望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与各国同台竞技。2024年即便面临超多压力,汽车出口仍上涨了19.3%,实现585.9万辆,其中乘用车出口近500万辆。   这种底气不是凭空来的,是40.5万亿元的工业增加值堆出来的,是每年30%的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托起来的。   当中国主动摘下“特殊待遇”的标签,其实是向世界递出了一张更公平的合作邀请函,毕竟在全球经济这艘大船上,中国早已不是需要特殊照顾的乘客,而是能和其他伙伴一起掌舵的同行者。

0 阅读:78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