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冲向加沙的军队,不是阿拉伯国家军队,也不是伊朗军队。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出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26 13:49:52

第一个冲向加沙的军队,不是阿拉伯国家军队,也不是伊朗军队。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出兵支援加沙救援任务的,却是西班牙军队!   当地时间9月23日夜间,由数十个国家人员组成的“全球坚韧船队”,带着50艘运输船正朝着加沙方向航行,船上塞满了加沙民众急需的食物、药品和帐篷——这些物资对当下的加沙而言,每一份都是救命的希望。   可就在船队即将进入东地中海关键航道时,十几架无人机突然低空突袭,先是朝着船身投掷小型爆炸物,紧接着启动通讯干扰设备。   短短几分钟内,船上接连传出13声巨响,甲板上的照明设备瞬间被炸毁,无线电里全是嘈杂刺耳的音乐,别说向外界呼救,连船队内部的联络都彻底中断。   万幸的是,爆炸物威力有限,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部分运输船的船体出现破损,物资堆放区也受了冲击,整个船队只能被迫停在原地,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消息传到西班牙后,首相桑切斯在9月24日一早便紧急表态。他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人道主义救援不容任何势力阻挠,西班牙必须采取行动。”   当天下午,西班牙海军就从卡塔赫纳港调出“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号护卫舰,这艘配备了先进雷达和反潜系统的舰艇,立刻全速驶向船队被困海域。   与此同时,桑切斯还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达成协同共识,意大利随即派遣“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护卫舰加入行动,两国舰艇组成联合护航编队,共同为救援船队保驾护航。   这场看似出人意料的军事行动,背后藏着西班牙近年来清晰的外交轨迹。早在去年5月,西班牙就和爱尔兰、挪威一道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成为欧盟内部对巴以问题表态最鲜明的国家之一。   这种立场并非偶然,从2023年10月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西班牙政府就多次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批评以色列对加沙的封锁政策,尤其是今年8月25日以军袭击加沙医院事件后,西班牙更是联合其他欧盟国家对以色列发出强烈谴责。   而此次派遣海军舰艇,不过是这种持续立场的军事化延伸,只不过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口头声援,西班牙选择了更直接的行动方式。   从军事部署角度看,西班牙此次行动并非临时起意。派遣的公海巡逻艇从东南港口卡塔赫纳出发,这个港口是西班牙海军地中海舰队的重要基地,常年承担着北约框架下的海上任务。   事实上,西班牙海军近年来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出镜率不低,仅去年就在地中海参与了超过30次难民搜救行动,积累了丰富的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经验。   这种常态化的任务锤炼,让西班牙军队在接到指令后能迅速响应,而意大利“阿尔卑斯”号护卫舰的协同,则体现了欧盟内部在外交军事行动上的默契——尽管意大利方面强调“不承担护航任务”,只负责协助本国公民,但这种微妙的分工恰恰形成了对船队的双重保障。   有趣的是,西班牙的行动恰好反衬出阿拉伯国家和伊朗的困境。并非这些国家不愿支援,而是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让他们行动受限——有的受制于与美国的盟友关系,有的则因内部矛盾难以形成统一立场。   相比之下,西班牙作为欧盟成员国,既没有直接的地区利益纠葛,又能借助欧盟“两国方案”的共识获得外交支撑,这种“旁观者”的优势反而让它能更果断地采取行动。   桑切斯政府在国内也面临着左翼政党的压力,支持巴勒斯坦在西班牙国内拥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尤其是年轻群体对人道主义危机的关注度居高不下,这也为政府的军事部署提供了民意背书。   现在这支由西班牙舰艇护航的船队仍在希腊水域低速行驶,计划驶入公海后直接前往加沙。以色列虽然宣称不会允许任何船只打破封锁,但面对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联合军事存在,实际拦截行动可能会更加谨慎。   这场救援行动不仅是对加沙民众的物资支援,更像是一次国际政治的试金石——它证明在复杂的地区冲突中,传统的地缘势力划分正在被打破,像西班牙这样的中等国家,只要选准立场、果断行动,同样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关键角色。   而那些手握资源却犹豫不决的大国,或许该从西班牙的行动中体会到,在人道主义危机面前,及时的行动远比空洞的表态更有力量。

0 阅读:30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