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天塌了!黄仁勋没想到中国居然把事情做的这么绝。   这事可不是咱们故意针对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26 11:49:56

英伟达天塌了!黄仁勋没想到中国居然把事情做的这么绝。   这事可不是咱们故意针对它,全是它自作自受!仗着在中国的份额占比非常多,中国市场离不了它,仗着很多中国人喜欢英伟达的商品,就把这儿当成了割韭菜的菜园子,结果最后落得个被反制的下场,纯属咎由自取。   早几年AI热潮刚起时,英伟达凭借CUDA生态的护城河,在中国AI芯片市场几乎形成垄断,当时不少企业想要搭建算力中心,除了英伟达的A100、H100几乎没有第二选择。   这种独家地位让它逐渐飘了起来,定价策略上玩起了双重标准。   就拿RTX4080显卡来说,美国本土售价1199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不到8500元,到了中国市场直接标出9499元的高价,平白无故贵了一千多,这种把消费者当冤大头的操作还美其名曰"地区定价策略"。   更让人不齿的是,在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后,英伟达推出所谓的"特供版"芯片,像RTX4090D就阉割了部分性能,却依然保持接近原版的售价,试图用缩水产品继续收割中国市场,这种既想赚中国钱又不愿给好东西的傲慢态度,早就埋下了祸根。   这种傲慢在2025年迎来了集中爆发,市场监管总局直接出手,以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为由对英伟达立案调查,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警告。   要知道早在2020年英伟达收购迈络思科技时,就承诺过不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结果转头就利用自身优势搞起了排他性交易,不少服务器厂商反映,想要拿到足量的英伟达芯片,就必须接受捆绑销售其他产品的条件。   更讽刺的是,英伟达一边在中国市场大肆捞金,一边还配合美国政府的技术限制,对高端AI芯片搞出口管制,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法,彻底消磨掉了中国市场的耐心。   更让黄仁勋始料未及的是,中国企业的国产替代速度远超预期。原本英伟达以为凭借生态优势能高枕无忧,却没想到被自己的"供应不稳定"给了国产芯片机会。   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的营收同比暴涨43倍,其中云端AI芯片贡献了几乎全部增量,这背后是无数企业在算力卡脖子时转向国产的结果。   百度昆仑芯更是直接拿下中国移动十亿元级的推理型AI设备订单,在类CUDA生态标段里抢占了主要份额,要知道这类订单以前几乎是英伟达的囊中之物。   华为昇腾也没闲着,在城市智能计算中心市场拿下79%的份额,全国不少城市的AI超算中心都换成了国产芯片。   就连以前张口闭口离不开英伟达的互联网大厂,现在也开始大规模部署自研芯片,阿里过去四个季度在AI基础设施上砸了超过1000亿元,百度的昆仑芯超节点集群规模都突破3万卡了。   现在的局面完全是英伟达自己造成的,当初要是不那么贪婪,稍微拿出点诚意,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以前它把中国市场当成随意拿捏的后花园,定价想涨就涨,技术想卡就卡,如今中国不仅有了能打的国产芯片,还有了反垄断的利剑,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并没那么不可替代。   Bernstein的研报预测,到2027年中国AI芯片的本土化率将达到55%,这意味着英伟达要眼睁睁看着半壁江山被分走。   更现实的是,国产芯片企业还在不断加码,寒武纪刚拿到近40亿元的融资扩产,中芯国际也在整合产能,就连清华大学的教授都直言,国产算力硬件已经接近甚至超过英伟达同类产品,差距主要在软件生态,而这个差距正在被快速填补。   说到底,做生意讲究个互惠互利,把别人当韭菜割久了,总有被镰刀反砍的一天。   英伟达现在的困境,与其说是中国出手太绝,不如说是自己太贪心,既想享受中国市场的红利,又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还想搞技术封锁,这种如意算盘打错了地方。   中国市场从来不是离了谁就不行,以前没有英伟达的时候,我们能搞出两弹一星,现在有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需求,国产芯片崛起只是时间问题,英伟达不过是给这个进程当了一回"催化剂"而已。

0 阅读:177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