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联成员黄有不幸被日军俘虏,为了将鬼子骗进深山,他假装投降:“我知道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8-31 00:33:29

1937年,抗联成员黄有不幸被日军俘虏,为了将鬼子骗进深山,他假装投降:“我知道抗联在哪里,我带你们去。” 黄有这个人,不是咱们想象中那种天生的英雄。上世纪20年代,他还是个穷小子,带着弟弟从关内跑到黑龙江汤原县,硬是在荒郊野岭里,开垦出了四千多亩地。搁现在,这绝对是妥妥的成功人士,农业大亨。 发家之后,他也没变成那种横行乡里的恶霸。乡亲们说,黄有这人仗义,佃户交不上租,他能宽限;谁家要是遭了灾,他二话不说就让人送粮食过去。手下的长工都觉得,这个东家处得跟兄弟似的。 但这种安生日子,被日本人的铁蹄踩得粉碎。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天就变了颜色。日本人又是抢粮食又是抓劳工,连黄有家的庄园都三天两头有特务来“关心”。 好日子到头了,是跪着活,还是站着死? 东北的汉子们给出了答案。那时候,什么“红枪会”、“抗日自卫队”风起云涌。黄有一开始也跟着掺和,但很快发现,手里的大刀长矛,根本顶不住鬼子的飞机大炮。 直到1934年,抗联的夏云杰找到了他。这一次,黄有没含糊,把家里的马匹、枪支、子弹,能拿出来的都拿了出来。从那天起,他不再是那个只想着收租的地主黄有,而是抗联的一名战士。 有人说他傻,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进山里啃树皮。可他自己心里清楚,家都没了,守着那点地还有什么用? 在抗联的日子,苦到你无法想象。特别是冬天,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大雪能没人。粮食断了是常事,黄有就带着大家伙儿去凿冰捕鱼,挖野菜充饥。他一个过惯了好日子的人,愣是比谁都能扛。时间一长,大伙儿都服他,管他叫“黄哥”。 可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及。 1937年冬天,因为叛徒出卖,黄有的身份暴露了。日军包围了他所在的村子,把他抓了起来。 日军军官看他是个“体面人”,就想劝降,许诺他高官厚禄。但黄有压根不搭理。看硬的不行,鬼子就来软的,用全村人的性命威胁他。 这时候,黄有反而冷静下来了。他看着眼前这三百多个武装到牙齿的鬼子,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疯狂的计划。 他点了头,对日本人说:“我知道抗联的密营在哪里,我带你们去。” 鬼子们一听,乐坏了。一个“变节”的抗联成员,领着他们去抄老巢,这可是大功一件。 就这样,黄有带着三百多名日军,一头扎进了小兴安岭的茫茫雪海。 他走的,全是没人走过的野路。积雪没过膝盖,每走一步都费劲。日本兵一开始还有说有笑,几天下来,就只剩下喘粗气的声音了。 这期间有个细节,特别能说明黄有的心思缜密。每次吃饭,他都跟饿死鬼投胎一样,拼命吃日军的罐头和饼干,吃得肚子滚圆。日本人还嘲笑他,说抗联肯定把人饿坏了。他们不知道,黄有是在为接下来的逃亡,储备最后的能量。 十几天后,他们终于到了一个“密营”。鬼子们兴奋地冲进去,结果发现,这是个早就废弃了一年多的空营地。 “八嘎!”日军官气得脸都绿了,拔出枪就顶在了黄有的脑袋上。 黄有却面不改色,一脸“无辜”地说:“不对啊,他们肯定转移了!我知道他们还有一个更大的营地,就在前面不远的山里!” 事已至此,日军除了相信他,别无选择。掉头回去?在这深山老林里,他们连北都找不着。 当天深夜,暴风雪来了。整个山林都在狂风的怒号中颤抖。黄有知道,他的机会来了。趁着鬼子们都缩在帐篷里躲避风雪,他借口解手,悄悄钻进了黑暗中。 当日本人发现他跑了的时候,一切都晚了。黄有靠着对地形的熟悉,在暴风雪中狂奔。等他实在跑不动,躲在一个背风处休息时,极度的疲惫让他瞬间就睡了过去。 等他再次醒来,是被抗联的巡山战士发现并救回了营地。他活下来了,但代价是惨重的。他的四肢因为长时间的深度冻伤,已经开始溃-烂、发黑。 后来,抗联的战士根据黄有提供的情报,找到了那支迷失在深山里的日军。当时那帮鬼子已经被冻饿和恐惧折磨得不成样子,几乎没怎么抵抗,就被全歼了。根据后来解密的日方档案和我们这边《黑龙江文史资料》的记载,这三百多名日军,除了极个别逃脱,几乎全部冻死、饿死在了小兴安岭的深处。 但英雄的故事,结局往往是悲壮的。 黄有的身体,彻底垮了。在当时缺医少药的营地里,他的伤势一天天恶化,四肢的肌肉和骨头都在腐烂脱落,最后只剩下了躯干。 一个活生生的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寸寸地死去。但即便在这样的痛苦中,他依然乐观,还经常给小战士们讲笑話。 后来,部队要转移,实在无法带上他。组织决定,留下两名战士和一些粮食照顾他。 几个月后,当战友们再回到这个营地时,看到的是让他们永生难忘的一幕:营地空无一人,黄有早已牺牲。他的遗体倒在一个长满青草的土堆旁,保持着向前爬行的姿势,似乎是想去吃上面的草…… 而那两名留下照顾他的战士呢?粮食吃完后,他们先后下山寻找食物,却都在路上遭遇敌人,壮烈牺牲。 黄有牺牲时,年仅39岁。

0 阅读:108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