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央视主持人赵保乐被借调到北京。为了省钱,他和妻子睡在汽车配件仓库里。调入央视困难重重,没有人脉的他想到了老乡倪萍。妻子说:“咱们和倪萍非亲非故的,她会帮咱们吗?” 我要讲的是赵保乐的故事,他在央视做过不少年主持人,大家可能在不少节目里见过他,但他这一路走得可不算轻松。 赵保乐 1958 年生在青岛,家里就他一个孩子,父母都是国企职工。 他爸是个京剧票友,总在家拉京胡唱老生,他 7 岁就跟着学京剧,初中又迷上了相声和快板,经常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 1976 年中学毕业,因为那时候的特殊情况,没能上大学,被分到青岛一家食品厂当售货员。 店里就他一个男的,卸啤酒、搬点心这些体力活全得他干,时间长了,他心里就有点腻了。 为了能有点改变,他晚上去夜校学文学写作和相声创作。 1979 年青岛搞职工文艺汇演,他自己写了段单口相声,拿了一等奖,青岛曲艺团的团长觉得他是个好苗子,费了不少劲把他调进团里当专业演员。 在团里,他又能写又能演,经常上青岛电视台的节目,在当地慢慢有了点名气。 26 岁那年,他还是单身,在当时算是大龄青年了,父母急得天天催。 1985 年 1 月,青岛第三棉纺厂的工会主席请他去家里做客,一起去的还有厂里的女工王一舟。 工会主席看他俩都单身,就想撮合一下,问了两人的意思,都没意见,就这么处上了对象。 他俩都坦诚地说了自己以前的恋爱经历,后来还热心地把各自的前任撮合到了一起,成了当地的一段趣谈。 同年 9 月,两人领证结婚,没办婚礼,去京津沪旅游了一趟就算完婚,婚后跟父母住在一起。 1986 年,他们的儿子赵常出生了,王一舟在家带孩子,赵保乐就更专心搞事业,一年多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 200 多篇文章。 1989 年,赵保乐在北京演出时认识了冯巩,两人年龄差不多,聊得很投机,成了好朋友。 后来他们合作的喜剧短片《开心阿 Q》在央视播了,反响不小。 1990 年,冯巩把他借调到中国广播艺术团搞创作,这成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可借调的日子不好过,原单位停发工资,还让他每月交 300 块借调费,他在艺术团是临时工,只能拿点稿酬,经济压力特别大。 冯巩看他难,就常找机会让他演出,没演出的时候,还自己掏钱补贴他。 1991 年,王一舟把儿子交给公婆,也来北京了,在一家文化公司打零工。 夫妻俩为了省钱,没租房,住在沙滩附近一个汽车配件仓库里,用 32 块砖头架块门板当床。 仓库里全是汽油味,冬天没暖气,冻得半夜睡不着,就只能紧紧抱着取暖。 1992 年,冯巩推荐他去央视《艺苑风景线》做策划和撰稿,但户口一直解决不了,只能当临时工。 他在央视门口等了好几天才等到倪萍,把情况一说,倪萍答应帮忙。 第二天,倪萍就给相关部门打电话,说赵保乐是人才,应该留在北京。 就这么着,他们一家三口拿到了北京户口,搬进了央视 13 平米的单身宿舍,还搭了个小阁楼睡觉。 当时主持人得有一级甲等普通话证书,他花了两个月时间苦学,最后考了 98 分,顺利上岗。 之后他又主持了《欢聚一堂》《梨园擂台》等节目,2004 年还主持了央视春晚,成了观众熟悉的主持人。 赵保乐红了之后,有人提醒王一舟看紧点丈夫,王一舟却很有信心,从不查岗,夫妻俩总有说不完的话。 儿子赵常也很争气,考上北大,后来自己找工作进了互联网公司。 2022 年,赵保乐 64 岁,和王一舟结婚 37 年了,他说等红宝石婚的时候,要给王一舟补办个婚礼,圆她穿婚纱的梦。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1990年,央视主持人赵保乐被借调到北京。为了省钱,他和妻子睡在汽车配件仓库里。
语蓉聊武器
2025-08-09 12:14:3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