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一个武装特务夜里出来找食物时被民兵发现,因为对不上口令被抓了。不禁感慨:大陆的全民皆兵太吓人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新中国已经成立十多个年头,全国上下正在热火朝天地搞建设,可海峡对岸有些人总惦记着搞破坏,隔三差五往大陆派特务。
1962年10月那会儿,广东省惠来县海边就闹过这么一出抓特务的好戏。
那时候台湾当局和美国佬勾搭着,专门训练了一批武装特务,这些特务被灌了迷魂汤,真以为大陆老百姓还活在旧社会,想着过来搞点破坏就能升官发财。
有个叫吴纯彬的小头目,临出发前被封了个"纵队司令"的虚衔,带着五六个人趁着夜色摸上了惠来县的海滩。
要说这帮特务也是倒霉催的,前脚刚踩上海滩的沙子,后脚就捅了马蜂窝。
沿海渔村的老百姓可不是吃素的,那会儿村村都有民兵队,个个耳朵比猫还灵。
不知道哪个眼尖的村民先发现了这帮鬼鬼祟祟的家伙,抄起海螺号"嘟嘟嘟"就吹开了,这海螺号可不是随便吹着玩的,沿海人家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听见这动静就知道有敌情。
吴纯彬这帮人听见四面八方响起的螺号声,当场吓得腿肚子转筋,他们训练时学的那些套路全不管用了,地图帽子丢了一地,跟没头苍蝇似的往野地里钻。
要说这伙人也是够笨的,大白天往海滩上凑,当咱们海边渔民都是睁眼瞎呢?
这帮人躲进野地里的石头缝,饿着肚子熬到天黑,可他们哪知道,咱们民兵早把各个路口守得铁桶似的。
到了后半夜,有个特务实在饿得受不了,偷偷摸摸溜出来想挖点地瓜充饥,您猜怎么着?刚撅着屁股在地里刨了两下,就被三个守夜的民兵逮了个正着。
民兵问当晚的口令,这特务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硬着头皮说自己是"惠来人"。
好家伙,哪个惠来老百姓大半夜在地里偷自家地瓜?民兵当场就把他押到大队部,后来才知道,这倒霉蛋就是那个"吴司令",饿得前胸贴后背,说话都打飘儿。
要说这事儿能成,全靠当年主席提出的"全民皆兵"政策,那时候从机关干部到渔村百姓,人人都要参加民兵训练。
惠来县档案馆里现在还存着当年的训练记录,全县十八到四十五岁的青壮年,每个月都要集中操练打靶、巡逻这些基本功。
海边渔村更是重点防区,渔船出海要报备,生面孔进村要盘查,真正是铜墙铁壁。
后来公安部门清点战果,发现这帮特务扔在海滩上的装备真不少,有美制电台、密码本,还有伪造的粮票布票。
最逗的是搜出来几包压缩饼干,包装上印着英文说明,估计是准备长期潜伏用,可惜他们连第一关都没闯过去,这些洋玩意儿全成了展览馆里的战利品。
这事儿过去没几天,《南方日报》头版登了篇报道,题目叫《天罗地网显神威,武装特务落法网》。
文章里专门提到,从特务登陆到全部落网,前后不到三十六个钟头,要不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你特务再狡猾,也架不住万千老百姓盯着。
后来有历史学者研究这段,发现1962年正是两岸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根据《当代中国民兵》这本书里记载,光是那年秋天,广东福建沿海就挫败了二十多起特务渗透。
这些案例有个共同特点:特务们往往刚上岸就暴露,有的被渔民举报,有的被民兵识破,最长的也没撑过三天。
要说吴纯彬这帮人也算"因祸得福",要是真让他们搞成破坏,往后清算起来罪过更大,后来公审大会上,这个"吴司令"自己都交代,说上岸后看见田里干活的老农腰里别着柴刀,路上走的大姑娘背着步枪,吓得魂儿都没了。
他原话是这么说的:"这哪是来搞破坏,简直是往铁锅里跳!"
这事儿给对岸那些人也提了个醒,后来派特务的次数明显少了,倒是便宜了惠来县的民兵们,那年评先进个个都拿奖状,县武装部的功劳簿上记了厚厚一大本。
现如今惠来海边立着块纪念碑,上面刻着"军民联防固海疆"七个大字,说的就是当年这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