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因情报有误,志愿军一个连被敌军一个营团团包围,危机时刻,连长于喜田不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8-07 13:24:45

朝鲜战争中,因情报有误,志愿军一个连被敌军一个营团团包围,危机时刻,连长于喜田不仅没有带领全连战士突围,反而带领战士们,攻占了敌军11个主阵地,最终成功将敌军击溃。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1年5月的朝鲜战场正打得火热。 志愿军第九兵团隐蔽在三八线附近的林子里,师长孙端夫对着地图反复比划。 他们接到命令,要穿插到敌人后方,把南朝鲜几个师包饺子。 任务交给谁呢? 孙师长一拍桌子:“242团上!” 这支部队在新兴里战役里穿插打过美军,熟悉这套战术。 5月15日天擦黑,242团3营8连百来号人冒雨出发。 连长于喜田带着队伍往鸡鸣山摸去。 出发前拿到的情报说山上就三百敌军,可等他们冲上三座山头才发现不对劲。 眼前是望不到边的山梁子,黑压压的敌人正在各个山头布防。 原来是用了日本鬼子留下的旧地图,生生把整片山地给算少了。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山上的南朝鲜军是第五师精锐加强营,人数是8连的十倍。 后路让敌人给卡死了,通讯班没带步话机,想报信都报不了。 于喜田搓了把脸上的雨水:“只能往前冲!” 战士们咬紧牙关顺着山脊打过去,子弹打光了捡敌人的枪,手榴弹扔完了拼刺刀。 打到后半夜,连长发现全连能站着的只剩五十来人。 有个小战士捡了七八顶敌军的钢盔串在腰带上,跑起来叮当作响:“够本了!” 天亮前冲到主峰底下,战士们都打脱力了。 文书王守义眼瞅着机枪手栽倒在山坡上,自己扑过去接住滚烫的枪管。 于喜田把剩下的人分成两股,副连长黄仁德带人正面佯攻,自己带人从侧边悬崖摸上去。 悬崖上的树藤被炮火烧得焦黑,抓着直往手心里扎刺。 有个山东兵踩塌了石头,硬是抱着敌人一起滚下山涧。 主峰阵地拿下时,太阳刚冒出山头。 清点人数只剩下二十三个活人,个个浑身是血。 没等喘口气,敌人的反扑就来了。 南朝鲜军调来重炮猛轰阵地,土块混着弹片砸得钢盔叮当响。 打退第三波进攻时,指导员王慎年肚子被弹片豁开,拿绑腿缠了三圈照样甩手榴弹。 炊事班长老刘抄着扁担敲晕两个摸上来的敌军,自己脑袋也被子弹削掉块皮。 打到午后太阳偏西,阵地前堆满了敌尸。 全连就剩七个活人靠着石壁喘粗气,子弹全部打光,于喜田攥着最后一颗手榴弹。 山下突然响起嘹亮的军号声。 3营长孙振英带着援兵冲上来了。 老营长看见阵地上烧焦的树干挂着布条,石头缝里都是弹壳,七个血人拄着枪站在硝烟里,当场红了眼眶。 战后清理战场时,战士们在被炮火翻过三遍的泥土里抠出七百多个敌军身份牌。 3营的通信员发现于喜田棉衣下摆结着冰渣,扒开一看才晓得他早被流弹打穿腹部,肠子用绷带硬塞着没掉出来。 战后统计,这个连昼夜不停夺下十一座山头,击毙敌军近千名。 242团靠着他们争取的时间,提前完成穿插任务,四个师的南朝鲜军退路被断得干干净净。 多年后翻阅军史档案,这场战斗的数字仍让人心头发紧。 连续冲锋二十余小时,平均每个战士消灭十名敌军。 没有重火力支援,没有预备队轮换,靠的是脚底板磨穿胶鞋,虎口震裂粘在枪托上。 鸡鸣山主峰的石壁至今留着蜂窝般的弹痕,当地人叫它“铁骨头峰”——当年那些啃不动的中国兵,真比石头还硬气。 主要信源:(齐鲁壹点)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