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印度为了造航母,决定购买大型龙门吊。全世界问了一圈,只有中国产。可印度太好面子,不愿买中国的,急得上火。后来,花了1.2亿美元从英国买了台二手龙门吊。可是拉回来一看,铭牌上竟然写着:Made in China!
2017年,印度为了造航母急需一台大型龙门吊,可全世界一问,只有中国能造。印度心高气傲,死活不愿买中国的,觉得丢面子。结果急得团团转,最后花1.2亿美元从英国淘了台二手货,满心以为绕开了中国。谁知货一到,铭牌上赫然写着“Made in China”! 先说说这龙门吊是干啥的。造航母不是搭积木,得把几百吨重的钢板、设备吊起来拼装。没台大个儿的龙门吊,船厂就得干瞪眼。2017年,印度正在柯钦船厂忙活他们的第一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这项目是印度的宝贝疙瘩,象征着大国雄心,可偏偏缺个能干活的大家伙。国内造不出来,只能往外看。 印度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发现能造这种超大龙门吊的国家屈指可数。美国有技术,但贵得离谱,还不一定卖;俄罗斯能做,可设备老旧,售后也麻烦。放眼望去,只有中国的上海振华重工(ZPMC)是这行的龙头老大,造的龙门吊质量好、效率高,全球船厂都用。按理说,直接跟中国买多省事,可印度偏偏不干。
印度跟中国关系一直不咋地,边境问题没消停过,2017年那会儿气氛就挺紧张。买中国货,怕被说“依赖对手”,丢了面子。更何况,印度总理莫迪搞了个“印度制造”计划,要自力更生,买中国货等于自己打自己脸。政治上过不去,舆论上也扛不住。于是,印度决定另辟蹊径,哪怕多花钱、多费劲,也得避开“中国制造”这四个字。 正发愁呢,英国那边传来消息。他们刚造完“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有台二手龙门吊闲着。这台“歌利亚”型号的吊机,能举1000吨,正好满足印度需求。英国人开价1.2亿美元,虽然不便宜,但印度觉得值:既能解决问题,又不用跟中国打交道。于是赶紧拍板,把这台“英国货”运回了柯钦。 龙门吊漂洋过海到了印度,工程师们兴冲冲检查,结果傻眼了——铭牌上写着“上海振华重工,中国制造”。原来,这台吊机是英国当年从中国买的,用完转手卖给了印度。印度花大价钱绕了一圈,还是没逃出中国制造的“魔爪”。这下热闹了,媒体炸锅,网友调侃:“早知道这样,直接找中国买不就得了?”
印度这波操作,面子是挣了点,可里子赔大了。直接从中国买,估计几千万美元就搞定,非要从英国淘二手货,多掏了钱不说,还耽误工夫。政治考虑和民族自尊心有时候真会让人绕远路,结果还不如老老实实面对现实。 这也说明一件事:中国制造的实力真不是盖的。全球重工业,尤其是龙门吊这种大家伙,中国几乎是垄断地位。你想绕开它,难度不小。印度这次算是结结实实领教了:你不找中国,中国货自己找上门。 这事儿还反映了全球化的本质。东西从哪来、经过谁的手,转几圈都不好说。印度买的“英国货”,本质还是中国造。这年头,想完全“纯国产”或者“非某国造”,基本是痴人说梦。供应链早就连成一张网,谁也跑不掉。 维克兰特”号本来计划2018年完工,结果拖到2022年才下水。缺龙门吊只是问题之一,印度国防工业底子薄,关键技术靠进口,项目一拖再拖。这次龙门吊风波不过是冰山一角,暴露了“印度制造”的尴尬:口号喊得响,落实起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