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都在睡觉,一个战士却因为太激动,睡不着。就在这时,一大批美军竟趁着夜色悄悄摸上了阵地。 一个睡不着觉的战士,改变了整场战斗的走向。1952年7月的朝鲜老秃山上,当所有人都在休息时,倪祥明却因为入党的事情兴奋得难以入眠。就在这时,危险正悄悄逼近。这个河南小伙子的敏锐听觉,成了拯救整个阵地的关键。 倪祥明,1925年出生在河南省杞县泥沟乡聂寨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母早逝,由姐姐抚养长大。这个河南小伙子从小就尝遍了人间苦难,但苦难并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24岁的倪祥明毅然参军入伍,从此走上了为国为民的道路。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志愿军第39军115师343团3营7连4班副班长,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倪祥明没有半点犹豫就报名参加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1952年7月,朝鲜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老秃山位于上浦防东222.9高地东侧的一个无名高地,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由于这个小山包在军用地图上没有标名注记,故一概称为22东无名高地。小山包不大,战略地位却非常重要,它突出在敌阵之中,好似一把尖刀插敌人心脏。老秃山因双方反复争夺,致使山上草木全无,一片焦土而得名。 那个夜晚,志愿军战士们刚刚经历了一天的激战,大家都疲惫不堪,纷纷抓紧时间休息。但倪祥明却怎么也睡不着,原来他刚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想到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心情格外激动。 就在这时,倪祥明敏锐的听觉捕捉到了异常的声响。在寂静的夜晚,山谷里传来了细微的石头碰撞声和金属摩擦声。经验丰富的他立刻意识到这不是正常现象,肯定有敌人在靠近。他赶紧提醒战友们,大家立刻进入战斗状态。 果然,在手榴弹爆炸的火光中,看见了黑压压的美军正在向山上爬。原来美军趁着夜色想要发动偷袭,如果不是倪祥明的警觉,后果不堪设想。 战斗立刻打响。倪祥明像咆哮的雄狮,端着自动枪扫向美军。美军在他的弹雨中倒下了一批又一批。但敌人数量众多,装备精良,志愿军阵地承受着巨大压力。 1952年7月22日,在朝鲜黄海北道涟川郡老秃山战斗中,倪祥明与战友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子弹打光了,就投掷一颗颗手榴弹。随着战斗的激烈进行,志愿军的弹药开始告急,情况越来越危险。 关键时刻到了。在固守阵地上的洞口时,倪祥明手中剩下最后一颗手榴弹。为了不让敌人接近洞口,他纵身一跃,提起手榴弹扑向敌人,被5个美军围住。面对绝境,这个27岁的河南小伙子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做出了最勇敢的决定。 倪祥明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紧接着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7岁。巨大的爆炸声响彻山谷,倪祥明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与5名美军同归于尽,为守住老秃山阵地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倪祥明的英勇牺牲震撼了所有人。1952年9月5日,根据倪祥明生前的请求,他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9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记他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英雄”光荣称号。倪祥明烈士生前所在的4班,也被命名为”一级英雄班”。 这个因为太激动睡不着觉的战士,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如果那个夜晚他也和其他战友一样沉沉睡去,老秃山阵地很可能就会失守,整个战局都会发生改变。正是他的警觉和牺牲,挽救了无数战友的生命,守住了这个战略要地。 如今,在水东烈士陵园中央大道西侧修建有倪祥明烈士的纪念碑亭,他将永远被人们怀念和祭奠。每年都有无数人前来瞻仰,聆听这个英雄的故事。倪祥明用27年的短暂人生,书写了永恒的传奇。 一个睡不着觉的夜晚,改写了战场的命运。倪祥明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似偶然的事情,背后往往蕴含着必然的力量。你觉得在那个关键时刻,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