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邓光荣打电话跟向华强说,借周润发50天时间拍电影。向华强听到后差点发飙:还想借50天,5天都没有!可刚说完这句话,他就后悔了。 一通电话引发的江湖风波,两位大佬因为周润发差点翻脸。向华强话一出口就后悔了,因为他知道得罪邓光荣意味着什么。这背后的故事,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 1986年8月2日,《英雄本色》横空出世,在香港影坛掀起了狂热的浪漫主义风暴和英雄主义浪潮。周润发凭借小马哥这个角色一夜爆红,成为全港最炙手可热的演员。这些英雄片,可以没有狄龙,可以没有张国荣,但都离不开一个人——周润发。 邓光荣看到这个商机,立马想拍摄自己的英雄片《江湖龙虎斗》。问题是周润发当时正在向华强的永盛公司拍戏,要借人就得找向华强商量。1946年,邓光荣在香港出生,他的父亲邓博文是洪门致公堂广州分堂的堂主,被当成联公乐的接班人来培养。这样的背景让邓光荣在江湖上地位很高,连向华强都要让他三分。 向华强当时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永盛公司刚起步不久,周润发就是他们的招牌。听到邓光荣要借周润发50天,向华强几乎是条件反射地回答:“还想借50天?5天都没有!”这话一出口,他就知道坏事了。 在道上的地位,邓光荣比向华强更高。邓光荣从小就是致公堂太子爷,而且还有联公乐这层关系,在香港黑白两道都有很深的根基。向华强虽然有新义安的背景,但论资历和势力,还是比不上邓光荣。 当时香港影坛的格局很微妙。永盛、三和、影之杰、麦当雄等各大制作公司,均凭借各自敏锐的商业嗅觉,几乎在第一时间作出本能的市场反应。大家都盯着周润发这块金字招牌,谁能拿到他,谁就能赚大钱。 向华强拒绝得这么干脆,让邓光荣很没面子。两人的关系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好在谢贤及时出现,提出用扳手腕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建议看起来幼稚,但确实给了双方一个体面的台阶下。 扳手腕的结果是邓光荣获胜。向华强也知道,如果在香港得罪邓光荣不是明智的选择,周润发还是跟邓光荣一起合拍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就是1987年上映的《江湖龙虎斗》。 这部电影的制作很有意思。邓光荣亲自下场主演《江湖龙虎斗》,委任王家卫、张同祖编导,邀到周润发、谢贤、甄妮、陈欣健、徐少强等老友助阵,收得1500万。王家卫当时还是个编剧,正是通过这部电影,邓光荣发现了他的才华,后来才有了《旺角卡门》和《阿飞正传》。 邓光荣令他在《江湖龙虎斗》中为自己做配。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因为周润发已经是大牌明星了,但在邓光荣面前还是要当小弟。在电影《江湖龙虎斗》时,邓光荣饰演的”大哥”,气场上比跟他搭档的周润发都要强上不少。 这事儿的后续发展也很有趣。向华强虽然在这件事上吃了亏,但他学会了教训。后来永盛公司越做越大,1989年拍摄《赌神》的时候,向华强不仅是出品人,还在里面演了龙五这个角色。趁着周润发的东风,借助麦当雄的《英雄好汉》和王晶的《精装追女仔》,永盛在一众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不久后将成为黄金年代的最后一届霸主。 邓光荣这边也不错。身为江湖大哥,娱乐圈受过邓光荣提携的人不在少数,除了李小龙之外,刘德华、黎明、任达华都受过他的帮助,而大名鼎鼎的导演王家卫也是他一手捧红的。王家卫后来成为国际知名导演,很大程度上要感谢邓光荣的支持。 这一年,周润发共献上了10部作品,年度票房前十名独占五席,一时间傲视群雄。可以说,1987年是周润发事业的巅峰年,各大电影公司都抢着要他拍戏。 回头看这件事,其实反映了当时香港影坛的复杂生态。表面上是商业纠纷,实际上涉及到江湖地位、人情世故、商业利益等多个层面。向华强那句”5天都没有”说得太急了,没考虑到对方的面子问题。在香港这个讲究面子和关系的社会,这种话很容易得罪人。 邓光荣后来的发展证明了他的眼光。王家卫、刘镇伟这些人才都是他发掘的,虽然在《阿飞正传》上亏了大钱,但长远来看还是很值得的。而向华强也从这件事中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后来永盛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一点。 这通电话背后的江湖恩怨,你觉得向华强当时是真的不给面子,还是商场上的正常较量?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这种两难的局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1986年,邓光荣打电话跟向华强说,借周润发50天时间拍电影。向华强听到后差点发
熹然说历史
2025-08-06 23:15:49
0
阅读: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