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51岁的林徽因在弥留之际,用尽全身最后一丝力气,大喊梁思成的名字。没成想梁思成听到后,却皱着眉头说道:“真受罪!” 那个春夜,同仁医院的病房里传来微弱的呼唤声。当梁思成听到妻子最后的呼唤时,这位建筑大师说出的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情话,而是一句看似冷漠的”真受罪”。这句话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情感真相?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杭州陆家巷,原籍福建省福州府闽县。她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年间的进士,父亲林长民更是民国政坛的风云人物。但这个看似光鲜的家庭,其实充满了复杂的人际关系。 林徽因和何雪媛被撵到了后院,住小房子。从此,前院承欢,后院凄清。母亲的郁郁寡欢给年幼的林徽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她从小就要承担超越年龄的责任。十三岁时,她就要照顾生病的弟妹,在深夜里抱着啼哭的孩子在廊下踱步,直到孩子安睡。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游历欧洲,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道。在伦敦,房东女建筑师向她描述建筑的魅力,让她对这个在中国还几乎是空白的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她结识了诗人徐志摩。 她十六岁认准了这个学科以后,再没变过。一直到她去世,梁思成在她的墓碑上刻的是”建筑师林徽因”。这份对建筑的执着,也成为她与梁思成走到一起的重要纽带。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赴美留学。由于宾大建筑系在1934年之前是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当时改修美术系。但她却选修了建筑系的所有课程,成绩优于她大多数同班男生。就是在这段求学时光里,两人的感情日渐深厚。 1928年在加拿大与梁思成结婚。他们选择的结婚日期很有意义——这一天正是宋代建筑家李诫的忌日,以此纪念这位中国古代建筑大师。婚后,两人投身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事业。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这种高强度的野外工作对林徽因本就羸弱的身体造成了严重损害。1930年,她就被确诊患上了肺结核,这在当时几乎等同于死刑判决。 林徽因的家成为了著名的文化沙龙。“梁家周末下午茶聚会”已经小有名气,每到周末下午,亲朋好友、清华北大的教授们就来家中喝茶谈天,交流思想。在这些客人中,哲学家金岳霖显得特别特殊。关于他与林徽因的情感纠葛,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与林徽因是忙碌而且愉快的。他们主持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林徽因在病榻上完成了纪念碑装饰图案的设计与绘制。但病魔的摧残让她的身体每况愈下。 1955年初春,林徽因的生命走到了尾声。此时的梁思成也得了肺结核病,和林徽因都住同一所医院——同仁医院。他们彼此相互挂念着,关心着、担忧着。两人的病房相邻,梁思成经常过去陪伴妻子。 3月31日深夜,林徽因感到死神的脚步越来越近。病榻上的她用了最后一点力气问护士:“能让思成来一趟吗?我想见见他,我有话想和他说”,却遭到了护士的拒绝:“夜深了,明天见吧。”谁知这句话竟是林徽因生平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当梁思成赶到妻子床前时,看到的已经是她安静的面容。 梁思成坐在妻子床前,拉着她的手放声痛哭。他一边哭一边喃喃不断地说:“受罪呀,徽,受罪呀,你真受罪呀!”这句看似冷漠的话,其实包含了他对妻子一生艰辛的深深理解。林徽因的确受罪了——从青年时代起,肺结核就像幽灵般缠绕着她;为了保护古建筑,她在战火中颠沛流离;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她拖着病体日夜操劳。 林徽因去世7年后,61岁的梁思成再婚了。1962年与梁思成结婚的林洙比他小27岁。这桩婚姻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老友因此与梁思成绝交。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梁思成病逝前,跟好友陈占祥感慨地说:“这些年,多亏了林洙。” 林徽因之后遗体被火化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梁思成亲自为她设计了墓碑,有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环刻样。好友金岳霖写下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成为对她一生最好的总结。
1955年,51岁的林徽因在弥留之际,用尽全身最后一丝力气,大喊梁思成的名字。没
熹然说历史
2025-08-06 23:15:49
0
阅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