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一天,苏联军官突然带着翻译走进溥仪等人的房间,苏联军官举起一些珠宝首饰问:“这是谁的东西?是谁放在院子里的废暖气炉片里的?”
溥仪抬头扫了一眼,心里咯噔一下,那些正是他让几个侄子偷偷处理的首饰。
他赶紧低头避开视线,后脖颈子直冒冷汗,其他被关押的人互相瞅来瞅去,最后都不约而同盯着溥仪的方向。
这时候有个眼尖的认出来,指着首饰上的北京银楼印记说这些都是老字号的好东西。
苏联翻译举着把雕花木梳凑到溥仪跟前,说在他屋里见过这物件。
溥仪脑袋摇得像拨浪鼓,硬说木梳不是自己的,苏联军官盯着他看了半天,最后啥也没说带着东西走了。
这事儿得从溥仪刚到苏联那会儿说起,刚被带过来的时候,这位末代皇帝为了讨好苏联人,主动说要捐出全部家当支援建设。
话是说痛快了,可转头就后悔,他留了个心眼,把最值钱的珠宝玉器偷偷藏起来了。
贴身带的黑皮箱做了夹层,肥皂块里塞满珍珠,连随身穿的棉袄夹缝都缝着金条。
可藏来藏去东西实在太多,有些实在没地方搁,只能让侄子们趁夜黑风高出去扔掉。
要说这帮侄子也是遭罪,大冷天揣着珠宝在院子里转悠,苏联士兵二十四小时盯着,根本没机会处理。
最后实在没辙,只能把部分首饰塞进废弃的暖气片里,想着哪天找机会再收拾,哪知道苏联人打扫院子翻出来,这才有了开头那出戏。
溥仪当时吓得够呛,生怕苏联人发现他说一套做一套,等军官走后,他赶紧把藏东西的地方挨个检查。
黑皮箱夹层鼓鼓囊囊,肥皂块里的珍珠硌得手疼,这才稍微安心点。
其实他心里明白,苏联人哪能不知道这些小把戏,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但溥仪总觉得是自己藏得高明,还暗自得意。
到了1950年要回国那阵子,溥仪彻底慌了神,他摸黑把剩下的珠宝用油纸包好,叫亲信李焘爬上房顶塞进烟囱。
后来他回忆这段,肠子都悔青了,说自己糟蹋了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还背着偷藏国宝的罪名,要早知道后来能平安回国,当初何必耍这些小聪明。
有历史学者查过苏联的档案记录,发现当年管理所对溥仪那点家当门儿清,人家没收他私藏的宝贝,主要是觉得这个末代皇帝可怜,留着点财物将来回国也能过日子。
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里写,当时每天提心吊胆,听见苏联军官的皮靴声就肝颤,生怕哪天藏的东西被翻出来。
要说这些珠宝的来路,那可都是紫禁城里的老物件。
根据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考证,溥仪当年出宫时夹带出大量珍宝,光是顶级翡翠就有上百件。
后来在天津租界变卖了不少,剩下的跟着他东躲西藏,到了苏联那会儿,身边剩下的都是精挑细选的极品,难怪他舍不得全交出去。
最让人唏嘘的是,溥仪在苏联那五年过得并不舒坦,虽然不用蹲大狱,但天天被圈在收容所里,吃的黑面包,睡的硬板床。
他后来跟管理所的人说,那时候成天琢磨两件事:怎么保住这点家底,还有怎么不回国受审,哪知道机关算尽,最后回国时还是两手空空。
现在看这段历史,溥仪那些小动作真是透着心酸,他从小在宫里见惯了尔虞我诈,养成这种藏着掖着的毛病也不奇怪。
要说最倒霉的还是那些被糟蹋的宝贝,好些个乾隆年间的掐丝珐琅首饰,就这么被扔进烟囱成了灰。
故宫老专家提起这事就拍大腿,说要是能保住那些东西,现在都是国宝级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