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患有侏儒症的清朝男子,他的脸部轮廓看上去还比较英俊,但是他的身材却如三岁小孩一般,他被称为世界上最矮的人。
车玛患有先天性侏儒症,在19世纪的中国,这样的身体状况几乎断绝了所有正常的生活可能,他无法从事农业劳动,也不能参与手工艺制作,甚至连最基础的日常生活都充满挑战。
当时的医学条件无法解释侏儒症的成因,人们往往将此视为某种诅咒或惩罚,车玛在家乡饱受歧视,街坊邻居既好奇又恐惧,孩子们经常跟在他身后指指点点。
转机出现在1870年代,一个西方马戏团的经纪人来到中国寻找表演者,他们专门收集各种“奇人异士”,包括身材特殊、技能独特的人员,用于在欧美地区进行巡回演出。
车玛被这个马戏团相中,随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地演出,在那个娱乐选择有限的年代,马戏团是普通民众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各种稀奇表演总能吸引大批观众。
美国的报纸称车玛为“世界上最矮的成年人”,这个称号为他带来了知名度,同时也意味着他必须接受无数陌生人的凝视,每场演出观众们排队购票,就是为了看一眼这个来自东方的“袖珍人”。
在巡演期间,车玛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英语,能够与观众进行基本交流,据当时的报道,他性格温和,从不因为观众的好奇目光而发怒,总是保持着礼貌的微笑。
不过这份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车玛始终处于被观赏的位置,他需要穿着特制的小号服装,按照马戏团的安排做各种展示动作,让观众看清他与常人的差异。
当有记者问及他对自己身高的看法时,车玛的回答显得相当冷静:“男人不是靠身高得到尊重,而是靠智慧和知识。”这句话后来被多家美国报纸引用,成为当时的名言。
车玛在马戏团工作了近十年,足迹遍及美国东海岸和欧洲多个国家,他的收入虽然不算丰厚,但在那个时代已经足够维持基本生活,甚至能够寄钱回家帮助家人。
马戏团的生活并不轻松,车玛需要适应不同的气候和饮食,语言交流也是一个持续的挑战。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承受长期被当作“展品”观看的心理压力。
1880年代后期,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状况的变化,车玛逐渐退出了马戏团的演出,据记录他最后几年居住在美国纽约的一个小公寓里,依靠之前的积蓄维持生活。
车玛的故事在当时的医学界也引起了关注,一些医生对他进行了详细检查,试图了解侏儒症的成因和特征,这些研究资料后来成为医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车玛很可能患有垂体性侏儒症,这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疾病,如果生活在今天,他可以通过激素治疗获得相对正常的身高。
车玛的经历反映了19世纪社会对身体差异者的态度,那个时代身体特殊的人往往只能通过展示自己的“异常”来谋生,很少有其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