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树穿毛衣,这得花多少钱,钱谁来出? 这几天,网上看到济南街头树都穿上了“毛衣”,还挺好看。有红的、蓝的、条纹的,织得挺细致,一看就是专门给树量身定做的。不少年轻人围着拍照,发朋友圈,这事儿一下子火了。 可我看着看着,脑子里就忍不住冒出几个问题。 济南这么大,给树穿衣服的地方到底有多少?一条街?还是一个区?要是全市都这么搞,那得多少棵树?每棵树还得按粗细高低单独织,这可不是随便找块布裹上就行。我虽然不是织毛衣的,但也知道手工织一件毛衣得花不少功夫,何况是给树织。那得用多少毛线?得请多少人来做?这人工费、材料费,加起来得花多少钱? 这些钱,是谁出的? 如果是政府出的,那这钱算是用在了哪儿?算城市美化?还是文旅宣传?如果是企业赞助的,那是不是也算一种广告投入?但不管谁出,这钱说到底,是不是咱们大家的钱? 我就想啊,要是把这些织树毛衣的钱,拿去买点米面油,送给那些孤寡老人;或者买点书包文具,给那些家里困难的孩子——是不是更实在点?现在天越来越冷了,有些老人家里暖气都不舍得开,有些孩子连件厚棉袄都没有。要是能帮到他们,哪怕一点点,是不是比让树穿得漂亮更有意义? 当然,也有人会说,城市形象重要,吸引年轻人来打卡能带动旅游,促进消费。这道理我懂。可树本身不长衣服,它也不冷。我们给它穿衣服,纯粹是为了让人看。如果只是为了拍照好看,是不是有点太“表面工程”了?一棵树穿毛衣是可爱,一片树都穿,就有点像是“为了做而做”。 再说,这些毛衣能穿多久?风吹日晒雨淋,过一阵子脏了、旧了、破了,怎么办?是拆掉重织,还是就不管了?到时候一堆毛线挂在树上,反而难看。这后续的处理,是不是又得花一笔钱? 我不是反对城市变美,更不是反对创新。只是觉得,做事之前,能不能多想一想:我们做这件事,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人看一眼就忘,还是真的能让城市变得更好、让人心变得更暖? 如果真想吸引年轻人,不如多建几个免费的篮球场,或者多开几家社区书屋;如果真想照顾树,不如多请几个园林师傅,定期修剪枝叶、防治虫害。那样,树健康,人也开心。 说到底,城市是人的城市,不是树的T台。我们打扮它,最终是为了让住在里面的人过得舒服、踏实。如果把钱花在更需要的地方,比如帮扶老人、支持孩子上学、改善社区环境——那样的济南,可能没有“穿毛衣的树”那么上镜,但一定会更让人暖心。 有网友说给树穿毛衣就是屎上雕花,也不知什么人能想出这样的妙招! 友友们:对于给树穿衣你们如何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交流。 爆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