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崩了!1950年台北殡仪馆,20多岁的她手里攥着一张委托书,站在门口犹豫了很久

热条角 2025-11-05 10:03:11

泪崩了!1950年台北殡仪馆,20多岁的她手里攥着一张委托书,站在门口犹豫了很久,还是推门走进去认领表哥遗体,谁知这一步踏出去,自己也可能没命! 她叫杨韵清,来认领表哥聂曦的遗体。 你可能会说,认领亲人遗体不是很正常吗?可在1950年的台北,这件事一点都不正常,她要认领的,是一个刚被枪毙的“匪谍”。 那个年代,台北正处在白色恐怖很严重的时期。国民党有个规定,犯人遗体3天内没人认领就拉去火化;3个月还没人要,就送去国防医学院当解剖教学用的尸体。 更可怕的是,谁敢去认领匪谍遗体,谁就等于把自往枪口上送,因为你很可能也会被怀疑是共谍,轻则被监视,重则直接被抓。 聂曦的妻子高秀娟那时候已经被特务拿着丈夫受刑的录音逼得精神崩溃,根本没法出面。可遗体总得有人管啊,不然3天后就要被拉去火化了。 这时候,聂曦早就托人给台北的表妹杨韵清带过话,把身后事托付给她。高秀娟硬撑着写了委托书,让杨韵清去办。 可她还是去了。她带着委托书,顶着匪谍家属这顶随时可能要命的帽子,走进台北殡仪馆,完成了表哥的收殓工作。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连跟匪谍说过话的人都要被查,更别说主动去认领遗体了。 杨韵清这一去,等于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特务名单里,从此以后,她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监视,她找工作会被拒绝,她的家人也会受牵连。 但她还是去了。因为她知道如果她不去,表哥连个完整的葬礼都没有,连骨灰都保不住。 就是因为杨韵清的这份勇气,聂曦的骨灰才保存下来。虽然当时只能存放在台北的纳骨塔里,但至少没有被销毁,没有被当成解剖教学的材料。 60年后,2010年,聂曦的骨灰终于从台北迎回福州安葬。如果不是当年杨韵清冒着生命危险去认领,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很多人只知道聂曦英勇就义的事,知道他那张震慑力的就义照,知道他穿着白衬衫从容赴死,可有谁知道,在英雄身后,还有一个20多岁的女孩,冒着同样的危险,默默守护着他的遗体。 英雄的事迹需要被记住,但守护英雄的人,同样值得被铭记。 杨韵清不是什么大人物,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女孩。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在危险时刻,做出了很不普通的选择。 我有时在想,如果是我站在1950年的台北,手里拿着委托书,面前是殡仪馆的大门,我会不会有勇气推开那扇门? 说实话,我不敢肯定。但正因为有杨韵清这样的人,我们才能在75年后的今天,在福州的烈士陵园,看到聂曦烈士的墓碑;才能在北京西山的纪念广场,看到他的雕像。 致敬英雄聂曦,也致敬那个冒死认领遗体的表妹杨韵清。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

0 阅读:41
热条角

热条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