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清理门户开始了,连胜文对赵少康发出警告。说白了,赵少康的种种举措和行径,就是在拉国民党与大陆的仇恨,这样对于国民党的未来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而对于朝着两岸统一而努力的连胜文来说,是接受不了的!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这次赵少康一本正经地指控:郑丽文阵营的声量有一半来自大陆VPN,连那些骂郝龙斌的AI视频,都是大陆搞的认知战。 结果第二天就被人打脸——拍AI视频的网民直接跳出来说,我自己做的,没人指使,连制作过程都晒了出来。 赵少康一夜之间从“揭密高手”变成“乌龙先生”,党内长辈也看不下去,直接问他:“你这证据等级到底在哪一层?”这一问点到根子上——这事不是路线问题,是程序和证据彻底失守的问题。 这套戏码的背后,其实是民调的压力,郝龙斌的支持率一直吊车尾,连零头都追不上郑丽文,选情焦灼到一定程度,竞选团队干脆放弃政策路线,开始靠“抹红”博眼球。 而赵少康一看风向急,就打出“大陆介入”牌,结果硬把自己打成了笑话。 组织上也跟着乱了套,郝龙斌两次拒绝辩论,党中央还帮忙找借口,说什么“有自己的节奏”,但基层反弹剧烈——大家不是不懂选举,而是看不惯这种“护航式操作”。 对中间选民来说,拒辩意味着心虚,搞抹黑又失格,党内程序正当性一旦崩塌,形象就跟着掉底。 更讽刺的是,赵少康把民进党那套“抗中保台”的剧本,换个封面变成“抗中保郝”。 绿营媒体立刻嗅到机会,《自由时报》整版报道,顺带炒起“修国安法”的议题,结果赵少康居然接话说:“要修就修,”这下等于是把刀送到对手手上。 网友一针见血地说,赵少康这一刀,砍得不是民进党,是自己人。 说起来,这波混乱的最糟之处,不在于选情失利,而在于把国民党几十年来的路线基础都撕开了口子。 连战当年冒着政治风险去大陆参加阅兵,洪秀柱多次推动两岸论坛交流,这些曾是蓝营最宝贵的政治资产,可如今,在赵少康的操作下,全成了“舔共”的代名词。 历史被颠倒,传承被抹黑,党内的温和力量瞬间被逼到墙角。 到了这一步,连胜文终于开口,他没有吵,也没有骂,只丢下三句话:无证据不指控,选后要整合,路线不要梭哈。 表面温和,其实就是警告——别再用谣言毁党,也别把“抗中”当选举工具,国民党不是靠骂大陆起家的,而是靠两岸交流立足的。 这一场乱战,表面上是选举攻防,实际上是路线的分裂,赵少康用的是旧剧本,却让整个蓝营陷入了新危机。 国民党要想止损,必须从“讲证据、守规则”重新开始,否则,还没等民进党出手,自己人就先把根挖断了。 而连胜文的“灭火令”一出,党内风向立刻变了,前一天还在帮赵少康吆喝的人,第二天就开始删文、切割,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 罗智强率先发声明喊“蓝营要团结”,朱立伦的心腹凌涛紧跟着贴出与侯友宜、蒋万安的合影,摆出“我一直在团结”的姿态。 那些原本押在郝龙斌身上的地方议员,也悄悄把社交平台上的内容清空,生怕被卷进去。 而连胜文之所以能让这群人收手,不光是因为他是副主席,更因为他代表的是“路线正统”,他父亲连战当年冒着被骂的风险,推动“破冰之旅”,让两岸重新坐上谈判桌。 那时候,国民党还有底气讲“中华民族”,如今赵少康一口一个“大陆干预”,等于亲手掐断国民党的根,连胜文明白,这样的党,就算赢了一次选举,也会失去立场。 反观郑丽文,为什么能撑起这场混乱的另一端?她没靠造势,也没打意识形态牌,她跑基层、办说明会,遇到问题就直接协调部门解决。 她当年在反罢免运动里拼命保席,如今靠实打实的行动换来支持率,大家心里有杆秤:谁在干事,谁在演戏,一目了然。 但这场风波也逼得国民党不得不重新整理家底,连胜文提出的“清理门户”不是清人,而是清规则、清叙事、清打法。 党内正在拟定四步措施——第一,立证据门槛:以后谁要说别人“被介入”“被网军”,必须拿得出可核查的材料;第二,定竞选纪律:辩论制度刚性化,谁临阵退赛就有惩罚。 第三就是重申路线:以两岸交流为核心立场写入党纲,不再让人随口乱改;第四,完善舆情机制:建立甄别团队,防止匿名爆料和“抹红谣言”蔓延。 这些举措看似党务改革,实则是自救行动,连胜文的警告,说白了就是止血针,他不是替谁说话,而是想把国民党拉回理性轨道,对他而言,两岸问题不是口号,而是立党之本。 如果国民党自己带头“抗中”,那还要这个党干什么?清理门户已经开始,不是斗谁下台,而是让国民党重新记起自己是谁。 很多老党员都感叹,这一次终于有人敢站出来讲实话,党内没缺战士,缺的是底线,赵少康的折腾,让所有人看清:没有证据的指控,只会毁掉自己人;失去方向的党,再多选票也守不住未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选后,赵少康在昨晚少康战情室首露面,把国民党主席话题首交高嘉瑜评论。高嘉瑜与挺郝
【1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