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高调放话:如果郑丽文去北京,不能代表台湾与大陆签协议!10月20日,郑丽文

木槿论事 2025-10-21 17:49:43

民进党高调放话:如果郑丽文去北京,不能代表台湾与大陆签协议!10月20日,郑丽文当众表示,一定会去大陆交流,并且“什么工作都愿意做,什么人都愿意见”,网友:民进党都把你的“权利”给剥削了!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最近岛内又掀起一场政治风波,民进党突然高调放话,警告郑丽文“不得代表台湾与大陆签任何协议”,而郑丽文随即回应得干脆:我一定会去大陆,什么工作都愿意做,什么人都愿意见。   这一堵一冲,立刻成了舆论焦点,很多网友一句话点破:“民进党不是在护航,是在剥夺民众的交流权,”这不是谁要去签什么大协议,而是两岸民间沟通被再次硬生生地堵上了。   民进党其实早就习惯了这种操作——靠“反中保台”当护身符,把对陆接触变成禁区,学术、经贸、宗教,哪怕只是基层考察,都能被扣上“统战风险”的帽子。   逻辑很简单:只要两岸越紧张,他们在岛内的政治安全感就越高,近几年这套路屡试不爽。   2024年,新北市几位议员打算去大陆看基层治理,被一口咬成“卖台”;高雄渔会要去谈产销合作,被“安全部门”卡死,虱目鱼滞销烂在池塘;一个台湾乐团准备赴陆演出,也被喊停,说是什么“文化认同风险”。   可以说,凡是能让两岸关系正常一点的事,都成了民进党的禁忌。   郑丽文这次的回应,偏偏踩在了他们最怕的点上,她没谈什么政治姿态,只说“什么都愿意做、什么人都愿意见”,说白了,就是让台湾社会恢复“能正常说话、能正常往来”的权利。   她提“九二共识”,讲“中华民族”,在民进党看来,这就是戳到命门——一旦岛内真的开始对话、开始合作,民众就会发现,原来和平交流才是过好日子的正道,靠喊“抗中”拉票的戏码,也就演不下去了。   这几年被封锁的代价,民众心里都有数。   凤梨、莲雾、石斑鱼卖不出去,果农蹲在地里哭;旅游业没了大陆客,日月潭的民宿关了大半;电子厂订单减少,工人降薪裁员;年轻人想去大陆实习,也被限制,只能在岛内内卷。   台湾竞争力论坛2025年的民调显示,七成民众支持两岸民间交流,近七成反感民进党的“过度设防”。   说白了,民进党不光堵住了飞机航线,也堵住了普通人的生计路。   而如今岛内民意的变化,正在让民进党越来越尴尬,网友一句话说得透:民进党连沟通权都剥削了。   这种话背后,其实是很多台湾人心里的无力感——明知道合作能让生活好一点,却被政治口号堵得动弹不得。   老百姓早就不看谁喊得响,而是看谁能带来实惠。   郑丽文这次敢说“去大陆”,敢说“九二共识”,反而被解读成“敢说实话”的代表,她不只是国民党的一员,更成了那些被噤声的台湾人心里的一口气。   而民进党此刻的形象,在不少人眼里已经变成“堵嘴党”:嘴上讲民主,手里在封路;口头说护航,实际是在夺权。   事实上,民进党真正怕的,不是郑丽文去签什么协议,而是怕她把民意带出来。   两岸不是敌人,是被政客制造成敌人,妈祖修像、学术交流、农产贸易,这些民间往来本来顺理成章,可被政治贴上“危险标签”后,就全变成了禁区。   最讽刺的是,不管他们怎么拦,联系还是在发生,福建的工匠跨海帮台湾修复百年妈祖像,完工那天,老人流着泪说:“这才是老祖宗的样子”。   那一幕说明得很清楚——文化、血缘、信仰早已把两岸绑在一起,政治再怎么造墙,也挡不住这种天然的连结。   郑丽文说“我一定会去”,不只是对民进党的反驳,更是对台湾民意的回应。   两岸要走向和平,不靠喊口号,而靠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沟通。   民进党或许能一时封住航班、卡住通道,但他们改变不了现实:越是设防,越显得心虚;越是阻拦,越暴露怕民意觉醒。   讲实在的,一个靠阻止交流来维持执政的政党,终究挡不住民心,而岛内网友也已经替所有人说完了——他们能禁一趟航班,却禁不住两岸同胞想靠近的心!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木槿论事

木槿论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