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争中,我方只剩7名志愿军战士,在弹尽粮绝的同时还被200敌军包

历史趣闻社 2025-08-10 11:56:36

1951年,朝鲜战争中,我方只剩7名志愿军战士,在弹尽粮绝的同时还被200敌军包围,千钧一发之际,19岁小战士郑起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吹响了冲锋号,竟给自己吹出了个特等功。 郑起这人出生在1932年,黑龙江海伦县一个农民家里。那时候日子苦,家里靠种地过活,他小小年纪就帮着干农活。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到村里招兵,他才14岁就报名参军了。刚入伍时,因为年纪小,个头也不高,部队把他分到司号员岗位,主要学吹军号传命令。军号这东西简单,但练起来费劲,他每天早起吹,练各种信号,从冲锋到撤退,一遍遍来,直到吹得准。1948年打义县时,他第一次上战场,爬屋顶吹号,敌炮弹碎片擦伤脸,他擦把血继续吹。那几年解放战争,他随部队转战东北,学了不少战场知识,还练了射击基本功。部队纪律严,他也跟着学,慢慢从新兵变成能干的司号员。 1950年郑起入了党,那年他18岁。10月,部队跨鸭绿江入朝,他随志愿军第39军116师347团7连去朝鲜。入朝前,他们整训过,郑起练在雪地里吹号,还学怎么在复杂地形传信号。朝鲜战场比国内苦多了,天气冷,敌军火力强,他主要负责连队号令,行军时吹前进,战斗时吹集合。初期几场小仗,他吹号帮部队转移,避免敌机炸。1951年1月,第三次战役打响,他的连队任务是占釜谷里南山高地,挡英军29旅退路。那时他19岁,带军号和驳壳枪,跟部队推进,路上雪深,冻伤脚但没掉队。战斗中,他不止吹号,还帮着组织,因为伤亡大,他渐渐管起小事。 釜谷里战斗是1951年1月的事,志愿军347团7连要抢南山制高点,敌军是英军29旅主力,有步枪团和坦克营。连队开始有百来人,三天三夜打下来,伤亡重,增援没跟上,只剩7个战士守高地。气温零下20多度,雪厚,枪管冻,子弹少。敌军白天炮轰,晚上推进,好几次进攻被志愿军用手榴弹步枪顶回去,但敌方集结两百多人准备总攻。郑起是最年轻的,指挥员阵亡后,他接驳壳枪,临时组织大家守三面。傍晚敌军攻上来,先迫击炮打,坦克从山下压,步兵散开跟进。志愿军还击,枪声少,每发子弹省着用。郑起清点弹药,不够用,就爬出去捡散落的手榴弹,还冒险到前沿从敌尸上拿弹带,分给大家。 敌坦克近山脚,炮打掩体,志愿军转移,一人腿伤还射击。郑起见敌步兵冲,形势急,就上坡顶吹军号。那号黄铜的,喇叭口破,但吹出冲锋信号,短促密集。号声传谷里,敌军停步,前排回头,队形乱,小队撤,坦克掉头。敌指挥以为志愿军主力围上,进攻停了。这时志愿军援军到,反击打溃敌军,敌退路断,留两百多尸体。高地7人重伤坚持,郑起坐弹坑边,号挂胸,喉哑用手势回话。医护抬他,他握号不放。 援军上山后,志愿军反击快,敌军乱跑。战后总部复盘,郑起吹号扰敌立特等功,授二级战斗英雄。1951年10月,他作为英雄代表回国,受高层接见,分享经历。他的军号1953年在朝展览,1959年进军事博物馆当一级文物。郑起伤好继续服役,1951年夏反击战,他组织修工事运物资。1953年获朝鲜一级战士勋章,部队升他排长、指导员,到组织股长。军旅到1983年离休,任39军116师政治部副主任。那几年他带兵严,教新兵军号和纪律。 离休后郑起回黑龙江,干地方工作,像社区事,过普通日子。晚年他参加老兵活动,接受采访,讲抗美援朝,说部队训练和意志重要。强调战场上号声传命令关键,一吹错后果大。他分享吹号练法,苦练朝夕才能战场用。郑起没高学历,就农村青年,但靠意志和技能撑起阵地。他的事记在军史,象征志愿军智慧勇气。2020年他88岁,还健康,讲故事给年轻人听。2023年有文章追记他,影响还在。

0 阅读:0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