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周恩来提议入朝军队名为“支援军”,黄炎培反对:“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要打这个不好打的仗,应该怎么打?有了一个正义之名,仗就好打喽!” 黄炎培出生在1878年的江苏川沙,家里条件一般,早年父母过世,他靠外祖父抚养长大。从小读书用功,1899年考上秀才,1902年又中举人。那时候科举是很多人出路的首选,但他没一头扎进去当官,而是转向教育和实业。1903年,他在家乡办起川沙小学堂,招学生教新知识,强调实用技能对国家的重要性。 1905年,黄炎培加入同盟会,参与反清活动,辛亥革命后出任江苏教育司司长,推动学校改革,让教育更贴近生活。1917年,他和蔡元培等人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设立总部,推广职业培训,办起中华职业学校,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他拒绝了教育总长的职位,坚持专注教育和社会工作,觉得这样更能帮到国家。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率联合国军介入,战线很快推到鸭绿江边。中国领导层讨论出兵保卫边境安全。7月7日,周恩来主持军委会议,研究组建东北边防军,当时报告中提到部队参战时用“志愿军服装”和“志愿军旗帜”,避免直接国家对抗印象。 最初考虑的名称是“中国人民支援军”,强调援助朝鲜抵抗侵略。但考虑到国际形势复杂,用“支援军”可能被视为正式宣战,不利外交。8月13日,高岗在边防军会议上报告,入朝作战将以志愿军名义出现,穿朝鲜服装,用朝鲜番号,这样更灵活,突出自愿援助性质。 10月8日,毛泽东签发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这名称的选择源于早期讨论,目的是让部队以民间志愿形式出场,减少国际压力。流传中有人说黄炎培建议改名,强调师出有名,但历史资料显示,这缺乏直接证据,改名更多是中央决策的结果,基于战略考量。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渡过鸭绿江,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志愿军包括第13兵团等单位,总兵力逐步达上百万。从1950年底到1951年初,发动五次战役,将敌军从鸭绿江边推回三八线附近,稳住朝鲜局势。 战争中,志愿军面对装备差距大、天气严寒的条件,坚持作战,吃炒面喝雪水,靠纪律和战术取胜。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署,志愿军回国。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安全,也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志愿军”名称成为保家卫国象征。 黄炎培在新中国继续工作,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提出教育和经济建议,推动职业教育。晚年身体渐弱,1965年12月2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他的教育贡献被历史记住。
1950年,周恩来提议入朝军队名为“支援军”,黄炎培反对:“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
历史趣闻社
2025-08-10 12:21: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