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8岁的马步芳对18岁的五姨太说:“把你妈妈和两个妹妹叫来伺候我!”五姨太瞪着马步芳,骂道:“你个没人性的家伙!”马步芳大怒,一脚把她踹翻在地……
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城发生了一件震动华人圈的大事,有个叫马月兰的年轻女子跑到台湾当局驻当地机构门口跪地哭诉,把西北军阀马步芳那些见不得人的烂事全抖落出来了。
这个马步芳原本是青海的土皇帝,后来兵败逃到中东。
要说这个马步芳啊,打小就不是个省油的灯。
生在甘肃河州马家那个大军阀窝里,十四岁就跟着他爹马麒在宁海军里混。
马家军在西北那是横着走的角色,马步芳跟着这帮人学坏了,仗着手里有枪杆子,在青海当主席那会儿可把老百姓祸害惨了。
强征壮丁不说,还变着法儿搜刮民脂民膏,谁要是敢说个不字,轻则抓去坐牢,重则直接活埋。
这人有个最遭人恨的毛病——见了漂亮女人就走不动道。
当年在青海当土皇帝那阵子,光是明媒正娶的姨太太就有十几个。
后来被解放军打得抱头鼠窜,带着金银细软跑到沙特,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色心不改。
要说他看上谁不好,偏偏盯上了自家侄女马月兰。
这姑娘当时才十七八岁,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马步芳假模假式地说要接济亲戚,结果把人骗到宅子里就给糟蹋了。
马月兰她爹妈知道这事气得要命,可马步芳派手下端着枪往门口一站,谁敢说半个不字?
这姑娘被关在宅子里当了五姨太,天天以泪洗面。
马步芳倒是逍遥快活,可新鲜劲儿过了又开始作妖。
有天他突然对马月兰说:"把你妈和两个妹妹接过来伺候我吧。"这话可把马月兰吓懵了——他竟然连亲家母都不放过,还要祸害自己亲妹妹!
要说马月兰这姑娘也够刚烈,当时就指着马步芳鼻子骂。
马步芳哪受得了这个?抬腿就把人踹倒在地。这顿毒打反而让马月兰清醒了,她算是看明白了,跟着这个他早晚得把全家搭进去。
趁着看守不注意,她偷跑出来直奔台湾当局的办事处,这才有了开头跪地喊冤那一出。
这姑娘把马步芳那些烂事抖了个底朝天,什么强占民女、虐待家眷、倒卖军火,连他私藏黄金准备在沙特自立为王的证据都拿出来了。
要说这马步芳是真能折腾,逃到沙特还不知收敛,整天开着豪车招摇过市,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沙特王爷呢。
不过马步芳也不是吃素的,听说马月兰跑去告状,他立马给台湾发电报说要辞职。
按说这种丑闻爆出来该抓去坐牢才对,可人家在西北经营多年,国民党内部不少人都得过他的好处。
最后这事竟然不了了之,马步芳照样在沙特花天酒地,直到1975年才咽了气。
要说这个马步芳干的缺德事,那可真是三天三夜说不完。
青海省志里记载,他当年为了修公馆强征民夫,寒冬腊月里累死冻死的百姓不计其数。
有个叫张老实的农民,就因为说了句"马主席的汽车比牛车还吵",第二天就被抓去喂了狼狗。这些事西北的老辈人都还记得,茶余饭后说起来都恨得牙痒痒。
马月兰的遭遇后来被改编成评书在民间流传,老百姓给这故事起了个名儿叫"侄女斗豺狼"。
要说这姑娘也真不容易,在那个年代敢站出来揭自家人的短,需要多大的勇气?
据说她后来隐姓埋名去了美国,后半辈子都在为妇女权益奔走。
而马步芳那些留在青海的妻妾,解放后大多改嫁重新做人,有个三姨太还成了妇女扫盲班的老师。
回头看看这段历史,马步芳这种人就是旧社会的毒瘤。
手里有点权就不知道天高地厚,把老百姓当牲口使唤,把女人当玩物糟蹋。
幸亏解放军来得及时,要不然西北百姓还不知道要遭多少罪。
现在青海的老人们教育孩子常说:"做人不能学马步芳,有权有势更要讲良心。"这话说得在理,那些仗势欺人的主儿,有几个能得善终的?
马步芳逃到沙特后还闹过不少笑话,有次他非要学阿拉伯人娶四个老婆,结果人家当地宗教法官说《古兰经》规定要公平对待每个妻子。
这可把他难住了,最后只好把原来的姨太太都算成女佣。
这事传开后,沙特华人圈都当笑话讲,说这个"青海王"到了外国还想摆谱,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要说马步芳这辈子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给后人当了反面教材。
现在青海的旅游景点介绍到马公馆,导游都会重点讲他那些荒唐事。
游客们看着那些雕梁画栋的建筑,听着当年民夫的血泪故事,没有不摇头叹息的。
有个老知青在参观留言簿上写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马步芳的下场警示后人:多行不义必自毙。"
马月兰事件过去六十多年了,现在年轻人可能都不太清楚这段历史。
不过西北地区的老辈人还记得,当年那个敢和他拼命的姑娘,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个女英雄。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坏人有多猖狂,总会有正义的力量站出来。就像西北民歌里唱的:"乌云遮不住太阳,冰雪压不垮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