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9年,中航和央航在香港宣布起义,而曾经支持中国抗战的“飞虎将军”陈纳德为防止71架飞机落入中国大陆手中,使尽下三滥手段,取了本属于人民的飞机。 (参考资料:2021-01-14 文汇客户端——航空公司员工愤而起义,两岸争夺的71架飞机最终落入谁手?) 在中国抗战的天空中,克莱尔·李·陈纳德曾是翱翔的“飞虎将军”,一个被亿万中国人视为英雄的名字,可是战争的硝烟散去,这位将军的形象却在中国大陆的历史记忆里迅速褪色,甚至一度被刻意雪藏。 一位曾经的盟友与英雄,为何会落得如此境遇?答案,藏在一场几乎被人遗忘的香港启德机场争夺战里,那是一场围绕71架飞机的地缘政治风暴。 故事要从战后的中国说起,陈纳德重返这片他曾为之奋战的土地,组建了民用航空公司,时局动荡,他的公司很快卷入中国的内战,坚定地站到了蒋介石一边。 随着国民党政权兵败如山倒,准备退守台湾,陈纳德也把公司总部迁到了香港,这时他的角色,已从抗日英雄,悄然变成了冷战前线的一枚棋子。 1949年11月,香港上空一声惊雷,原属国民党政府、奉命撤到香港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突然宣布起义,拥护新成立的北京中央人民政府,两位总经理带头,驾驶12架飞机毅然北飞。 但更关键的资产——总计71架运输机,包括先进的DC-4和C-46,像一支沉睡的空中舰队,还静静停在启德机场,由留港的爱国员工看管着。 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迅速响应,周总理宣布这批飞机为国家财产。 消息传到陈纳德耳中,他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71架飞机一旦回到大陆,足以改装成一支能够轻易跨越海峡的空中打击力量,对立足未稳的台湾国民党政权来说,这无异于灭顶之灾。 一场关乎政权存亡的争夺战,就此打响,最初的较量,在启德机场的跑道上直接展开。 陈纳德的副手火速飞往台北,向束手无策的蒋介石献上一条“妙计”——由陈纳德的公司出面,以一个貌似中立的商业代理人身份,阻止飞机落入共产党之手。 得到蒋介石的首肯后,陈纳德马上在香港雇了一批印度锡克人看守飞机,还派人趁“两航”员工不备,把所有飞机的轮胎都放了气,想从物理上瘫痪这支机队。 谁知当时的港英政府正盘算着承认新中国,不想把事情闹大,很快就下令锡克人撤离,“两航”员工随即夺回了控制权,在漫长的对峙中,他们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偷偷拆下飞机上的关键零件,想方设法运回大陆。 眼看飞机一天天变成空壳,台湾当局急了,1950年4月,特工潜入机场,直接炸毁了其中7架飞机,把这场暗斗推向了暴力冲突的边缘。 眼看物理控制行不通,陈纳德把战场搬进了法庭,他与摇摇欲坠的国民党阎锡山政府签了一份价值475万美元的期票,搞出了一份煞有介事的“购买”合同,然后拿着这份合同向香港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获得飞机的所有权。 起初,倾向于承认新中国的香港法院并不买账,1950年2月,香港地方法院裁决,驳回了陈纳德的诉求。 然而,这只是法律战的第一回合,陈纳德背后的美国政府开始直接向英国施压,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英国政府在同年5月颁布了一道枢密院令,直接推翻了香港法院的判决,要求重审。 即便如此,在1951年3月的第二次审理中,香港地方法院依然判决飞机产权归属新中国,不肯罢休的陈纳德,干脆跳过香港,直接向英国的最高司法机构——枢密院上诉。 可法律的天平,终究敌不过强权政治,真正决定这71架飞机命运的,是第三个,也是最关键的战场:华盛顿和伦敦之间的外交角力。 美国国务院从一开始就认定,此事关乎其“国家利益”,一位官员甚至宣称,如果中共获得这批飞机,“将变成中国向东南亚渗透的工具”。 为此,美国不遗余力地为陈纳德铺路,甚至派出了战时战略服务局的头子威廉·多诺万亲赴伦敦和香港游说。 朝鲜战争的爆发,则成了压垮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英国彻底倒向了美国,在此期间,新中国政府从周总理到外交部,接连发出严正抗议,谴责这是“肮脏的交易”,可在冷战的大气候下,这些声音根本传不进西方政客的耳朵。 1952年7月,伦敦枢密院一锤定音,推翻了香港法院此前的所有判决,将飞机判给了陈纳德的公司。 判决下达的第二天凌晨,香港水陆军警倾巢出动,将启德机场层层包围,用武力驱散了坚守岗位的“两航”员工,随后,一艘美国航空母舰从菲律宾驶来,将那些早已被拆得七零八落的飞机残骸,一件件吊装上船,运回了美国。 陈纳德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他把这视为自己人生的第三件“杰作”,尽管为此他付出了高达250万美元的律师费,还要偿还国民党200万美元,最后到手的,不过是一堆废铁。 但对他来说,成功阻止对手的战略满足感,远比金钱更重要,也正是这场并不光彩的胜利,以及他在中国内战中的立场,让“飞虎将军”的英雄光环在中国大陆彻底消散。
[太阳]1949年,中航和央航在香港宣布起义,而曾经支持中国抗战的“飞虎将军”陈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05 19:14: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