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4年,游击队因叛徒告密,躲进芦苇荡里啃了一个月芦苇! (参考资料:2024-07-26 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党校——“冲山突围”中的铁血战士——太湖游击队司令薛永辉) 1944年9月9日的午后,太湖冲山岛的宁静,被一阵刺耳的马达声彻底撕碎了,湖面上,日伪军的汽艇载着三百多名士兵从四面八方扑来,迅速封锁了小岛。 他们此行目标明确,登岛后一边展开梳篦式搜索,一边狂妄叫嚣:“活捉‘太湖司令’!” 而这位“太湖司令”和他的五十多名部下,此刻确实成了瓮中之鳖,危急关头,这位司令官却临危不乱,他迅速命令短枪队交替掩护,自己则带领大部分人一头扎进了湖边那片一望无际的芦苇丛。 不过,小小的冲山岛已被围得如铁桶一般,躲进芦苇荡,又能撑多久? 日伪军这么兴师动众,这位“太湖司令”究竟是谁? 他就是时任中共苏西县委书记、太湖独立救国军司令的薛永辉,他肩上挑着的是整个苏西地区党政军的担子,这片地处苏州和无锡之间、经太湖能直通浙西北与皖南的区域,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1937年日寇南下,反抗的火种就在这里埋下,到了1941年,中共组建的太湖游击支队不断壮大,成为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专门反击日军在苏南推行的“清乡运动”,薛永辉正是这支队伍的灵魂人物。 也正因如此,他和他领导的部队让日伪军寝食难安,所以当叛徒泄露了他在冲山岛开办民兵骨干训练班的秘密后,敌人才会下此血本,妄图一举拔掉这颗眼中钉。 藏身芦苇荡中,薛永辉眼看着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唯一的生路似乎只剩下眼前这片浩渺的太湖,入夜,他们找不到任何船只,唯一的选择就是游水突围,然而,黑夜的湖水冰冷刺骨,敌人的巡逻艇更是虎视眈眈。 谁知这次突围竟成了一场悲剧,三十一名战士在冰冷的湖水中耗尽了体力,再也没能上来,另有十几人被俘,一夜之间,五十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了六个人,薛永辉也在其中。 他们被死死地困在了岛上的芦苇荡里,开始了长达二十天的生死考验,这是一场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 饿了,就从泥水里刨出芦根充饥,或者趁着夜色,悄悄捋几粒尚未成熟的稻谷;困了,也只能把疲惫的身体整日泡在水里,躲避敌人的视线,天上是嗡嗡作响的蚊子,水下是悄悄吸血的蚂蟥,这种折磨足以摧毁任何人的意志。 可即便是在这样的绝境里,薛永辉和剩下的五名战士也没有放弃,他们靠着钢铁般的意志,在当地群众的巧妙掩护下,一次又一次地与敌人的搜索队擦肩而过。 直到9月29日,在被围困了整整二十天后,日伪军因为得到了我方已有部队增援的情报,又听信了薛永辉等人早已突围的风声,才最终悻悻撤离,这六个人,才算真正脱险。 “冲山突围”的胜利,与其说是军事上的奇迹,不如说是一场意志的胜利,这二十天的经历,极大地振奋了太湖游击队和广大民兵的士气,从此,“铁打英雄骨”的形象在苏西人民心中扎下了根。 从芦苇荡里九死一生归来后,薛永辉没有片刻停歇,继续担任太湖县委书记等职务,带领根据地人民与日伪军展开了更为艰苦的斗争。 回过头看,从冲山岛那片芦苇荡里的生死考验,到整个吴县敌后战场的波澜壮阔,薛永辉和太湖游击队的故事,正是整个抗战史的一个缩影,在子弹和炮艇面前,肉体是如此脆弱。 可究竟是什么,能让六个人在绝境里熬过二十天,最终看着三百多名装备精良的敌人无功而返?答案或许早已写在了那片芦苇荡里,也刻在了后人的心中。
曾有八路军抗战老兵回忆:在日军残酷扫荡的年代,即便是我军主力团,若被其一个中队死
【84评论】【6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