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58年,毛主席下令炮击金门,不小心炸死两个美国顾问,美国得知后率大军压境指挥员慌忙上报,但主席的指令,却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 (参考资料:2021-10-20 江西省万年县人民检察院——【党史故事】“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 1958年,当金门岛在万炮齐发的硝烟中陷入一片火海时,前线枕戈待旦的人民解放军将士一度以为,解放金门、统一大业已然触手可及。 然而,就在军事胜利的天平已经彻底倾斜之时,一纸来自北京的命令却让攻势骤然停摆,甚至主动为对手留下喘息之机。 从势在必得的猛攻,到精心计算的停火,再到后来“单打双不打”的奇特默契,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一番惊心动魄的大国博弈? 这一切的根源,还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后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扩张,不仅与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当局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还不断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将台湾海峡变成了冷战对抗的前沿。 而更直接的导火索则燃于中东,1958年7月,美军入侵黎巴嫩,为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并牵制美军,毛主席作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他明确指出,炮击金门要服务于一个更大的战略目标:“金门炮战,意在击美。” 经过周密部署,原定于7月下旬的军事行动,为观察国际风云变幻而特意推迟,直到8月20日,毛主席在北戴河会议上才做出最后决定,要求福建前线部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对金门国民党军实施突然打击。 8月23日17时30分,随着红色信号弹划破长空,福建前线数万发炮弹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内呼啸着砸向金门,岛上瞬间化为一片焦土。 国民党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其三名副司令官与两名美军顾问当场毙命,整个指挥通信系统陷入瘫痪,岛上陷入一片混乱。 为扩大战果,解放军于次日再度发起海空联合打击,击沉击伤了国民党的“中海”号运输舰和“台生”号货轮,随后,一场从海陆空展开的全面封锁将金门变成了孤岛,岛上守军补给断绝,士气崩溃,彻底陷入绝境。 然而,就在金门似乎唾手可得之际,局势却发生了微妙而关键的变化,美国的反应异常激烈,迅速调集第七舰队和第六舰队部分力量,在台湾海峡集结了数十艘舰艇和数百架飞机。 正当前线指挥部在9月2日发现国民党海军总司令的旗舰,并上报中央请求予以致命一击时,一纸令人费解的命令却传达下来:停止炮击三天。 金厦海域的炮声瞬间沉寂,前线将士无不感到意外与困惑,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两天后,谜底才得以揭晓,9月4日,新华社受权发表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明确指出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屿及其周边海域均为中国领土与领海。 这颗横空出世的“法理炸弹”,为后续的行动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红线,紧接着,周总理发表声明,正告世界,中国处理沿海岛屿问题纯属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有了法理支撑,真正的试探才刚刚开始,9月8日,在美国两艘重巡洋舰和五艘驱逐舰的护航下,国民党运输舰队大摇大摆地驶向金门。 中央军委一声令下,解放军炮火齐鸣,国民党军“美乐”号军舰中弹沉没,“美珍”号也拖着浓烟向美舰求救。 然而,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护航的美军舰队仿佛听到了发令枪,竟整齐划一地掉头后撤,迅速退到12海里领海线之外袖手旁观。 三天后,美蒋混合编队再次前来运补,解放军炮声一响,美国军舰故技重施,又一次置身事外。 两次炮击,彻底摸清了美国的底牌:美国虽欲插手台湾问题,却绝不愿意为金门、马祖这些沿海岛屿与中国大陆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 看清美国的底线后,大陆的战略目标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美国见军事恫吓无效,便开始酝酿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试图劝说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以此在地理和法理上彻底切断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而蒋介石,这位偏安一隅的领导人,则仍旧抱持着“反攻大陆”的幻想,妄图将美国彻底拖下水,为粉碎美国的这一阴谋,同时也为了巧妙地分化美蒋之间的矛盾,毛主席又下了一步更高明的棋。 10月6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温情脉脉地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并宣布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暂停炮击七天,允许岛上军民输送补给。 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将斗争的性质从军事对抗拉回到了“中国内部问题”的轨道上,10月13日,彭德怀再次发布命令,宣布炮击再停两星期,并坦言此举“有益于台、澎、金、马一千万中国人,有益于全民族六亿五千万人,就是不利于美国人。” 从此,炮击金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一场充满智慧与妥协的政治对弈,直到1961年12月,为维护台海稳定,中央军委命令部队停止主动炮击,这场震动世界的大规模炮战才最终落下帷幕。
[太阳]1958年,毛主席下令炮击金门,不小心炸死两个美国顾问,美国得知后率大军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05 19:14: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