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刘镇华到开封去见冯玉祥,他双足立正,一连三鞠躬,每鞠躬一次,口里说一

历史探险家 2025-07-28 09:56:43

1927年,刘镇华到开封去见冯玉祥,他双足立正,一连三鞠躬,每鞠躬一次,口里说一句:“镇华罪该万死 。”冯玉祥被刘镇华所迷惑,说:“看来他是真的悔过,知错了。”

刘镇华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军阀,出身陕西,靠着军功一步步爬上来。他不是什么正面人物,尤其是在1926年的西安围城事件中,名声彻底臭了。当时,他带着部队围困西安八个月,城里老百姓饿死无数,惨得没法说。他这么干是为了抢地盘,可最后没捞到啥好处,反而成了众矢之的。这事儿过后,他的势力大不如前,手下人心也散了。到1927年,他跑去开封找冯玉祥,其实是走投无路了。 那时候,军阀之间打来打去,谁也不信谁。刘镇华之前跟冯玉祥是对头,互相掐得挺狠。他突然跑去请罪,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形势逼得他没办法。西安围城让他在西北混不下去了,部队也快撑不住了。冯玉祥那会儿正得势,手握重兵,刘镇华只能低头,想求条活路。

1927年,刘镇华到了开封,摆出一副认错的架势,连鞠三躬,还不停地说自己“罪该万死”。这动作看着挺夸张,但细想想,他是真没办法了。这不是啥感人肺腑的悔过戏码,而是军阀之间的生存游戏。他得让冯玉祥觉得他服软了,才能保住自己那点残兵败将。这种低姿态在当时挺常见,军阀们打不过就投降,投降了还能混口饭吃。 刘镇华这么做,也不全是装模作样。他在西安围城里干的事儿,确实让他背上了骂名,连自己人都看不起他。他鞠躬认罪,多少有点给自己找台阶下的意思。不过,说他真心悔过,那就太天真了。他是个实用主义者,啥招能保命就用啥招。鞠躬也好,道歉也罢,都是为了活下去,不是为了赎罪。 冯玉祥看着刘镇华这番表演,居然说:“看来他是真心悔过了。”这话听着挺简单,但背后不简单。冯玉祥是个老狐狸,混军阀圈那么多年,不可能这么容易就被糊弄。他这么说,可能是想给自己找个理由,收下刘镇华这颗“投名状”。毕竟,那时候多收个降将,就能多点兵力,对他扩张地盘有好处。

1927年正是北伐战争打得火热的时候,国民革命军北上,军阀们日子都不好过。冯玉祥那会儿加入了北伐阵营,手里的西北军挺有实力。刘镇华跑去投靠他,其实是想搭上北伐这班车。当时的局势乱得像一锅粥,军阀们不是被打垮,就是忙着找靠山。 北伐的目标是统一全国,可实际上,军阀们各怀鬼胎。冯玉祥收下刘镇华,表面上是给了他条生路,实际上是给自己添了块筹码。刘镇华呢,也不是真想为北伐卖命,他就是想先混过去,等机会再翻身。这种互相利用的关系,在那时候太常见了。 刘镇华请罪之后,确实保住了命,还在冯玉祥手下混了段时间。不过,他这人名声太差,冯玉祥的部下不少人看不上他。后来,冯玉祥的地盘收缩,刘镇华又跑去投靠别人了。

0 阅读:2
历史探险家

历史探险家

探寻历史文化乐趣,解锁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