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的一天,河南清丰县罗家村的20多名青年一起参加了解放军,刘玉玺也是

另眼观史 2025-07-28 07:35:14

1947年3月的一天,河南清丰县罗家村的20多名青年一起参加了解放军,刘玉玺也是其中一个。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跟随部队南征北战,由于部队的改编和调动,甚至有人不幸牺牲,刘玉玺很快和那些同村的战友们失去了联系。打完了仗,他们还能聚在一块吗?

1947年3月,河南清丰县罗家村的20多个青年一起报名参加了解放军,刘玉玺是其中一个。那是个动荡年代,村里人听说要打出一个新中国,年轻人心里都燃着一团火。刘玉玺1927年出生,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就下地干活,晒得黑乎乎的,练出一身硬骨头。那天村长敲锣喊人,他没多想,收拾几件衣服和一块干粮就去了。临走时看了眼抹泪的母亲,咬咬牙踏上了土路。 参军后,他被分到作战部队,训练苦得要命,扛着步枪满头大汗。没多久就上了战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他都冲在前面。淮海战役时天冷得刺骨,炮火轰得耳朵嗡嗡响;渡江战役时坐木船过江,敌人的机枪扫个不停,他和战友硬是顶着火力往前冲。仗打得凶,部队调动频繁,罗家村的战友慢慢散了。有人死在战场上,草草埋了;有人调到别的连队,从此没音讯。刘玉玺自己也在羊山战斗中腿挂了彩,差点没命。朝鲜战争又把他拉进冰天雪地,背着伤员在雪里走,寒风刮得脸生疼。战友的情谊在枪林弹雨里攒下来,可和村里伙伴的联系却断了线。

1956年,朝鲜战争结束,刘玉玺终于回了家。火车晃到河南平原,村子轮廓一出现,他眼眶就热了。走进罗家村,乡亲们围上来,七嘴八舌问他战友的下落。他站在家门口,手里还攥着布包,却啥也说不出。战争那几年,部队打一仗就跑,谁顾得上打听别人?他只能低声说,有的可能没了,可具体咋样他也不知道。乡亲们眼神从盼头变成失望,有人抹泪,有人叹气走开。他想起陈聚英,那个参军时说要一起回来的邻居,如今连个信儿都没有。愧疚压得他喘不过气,那一刻他就下了决心,要找到这些战友的下落,给村里人一个交代,哪怕是坏消息。 从那以后,刘玉玺没闲着。1998年,他退休后蹬上一辆旧自行车,带着水壶和干粮,一个人上路了。他顺着当年的行军路线找,第一站是黄河渡口,水流湍急,他眯着眼回忆战友划船的样子。接着去了山东金乡县的羊山烈士陵园,墓碑冷冰冰的,他挨个看名字,心里沉甸甸的。羊山战斗他腿上挨了一枪,血流了一地,战友抬着他才捡回一条命。可问遍当地民政部门,没找到罗家村战友的线索。他又跑去定陶、六安,一路记下零星消息,手里的小本子越写越多。

在大别山,他碰上两个留下来的老兵,聊起当年的事。一个老兵提到陈聚英,说他在英山战斗中没了,还带他去河滩指了块地,说那儿埋了十几个。刘玉玺抓了把泥土,半天没吭声。20年下来,他骑了5万多公里,鞋磨破了,脸晒黑了,总算找到点消息。王洵澄在朝鲜战场失散,李贵荣在定陶受伤后没影了。柳阜康是他的通讯员,朝鲜战场上一起扛过枪,有次满身是血,刘玉玺背着他跑了几里路送上担架,可之后再没见过。多年后在电视节目《等着我》里,他看到柳阜康的照片,眼泪一下出来了,可惜人已经走了四年。 刘玉玺这辈子没啥大名气,可他用脚丈量了战友的足迹,也给等着消息的家人尽了份心。他的故事传开后,感动了不少人,成了战友情谊的招牌。晚年他住在长兴,常跟年轻人讲那段打仗的日子,说得最多的是珍惜和平,别忘了那些牺牲的人。他找战友的路不好走,可他从没后悔过。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没带回来的兄弟,是他一辈子放不下的牵挂。 他不是啥英雄,就是个普通老兵,可这股子坚持劲儿让人服气。战争把人打散了,他硬是用后半生把散了的线头捡回来一点。村里人提起他,都说这人实在,心里有杆秤。那些战友,有的找到坟头,有的连个准信儿都没有,可刘玉玺没停下脚步。他知道,这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为那些等着盼着的乡亲们。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另眼观史

另眼观史

关注我!带你看遍中国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