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大妈花139元在网上买了45根雪糕,可下单后,她发现自家冰箱没地方放,于是,又申请了退款。谁知,第二天雪糕竟送上门来,大妈果断拒收。万万没想到,退回后雪糕全都化了,商家以报废为由拒绝退款!货没收到钱也不退,大妈又急又气,找商家讨要说法。商家的回复让她瞬间打脸。 冰箱里的雪糕没等来,139块钱也打了水漂,浙江嘉兴的李阿姨最近被网购雪糕这事闹得吃不下睡不着。 她心想,明明申请了退款,却收到货后拒收,结果雪糕全化了报废,商家说“钱退不了”。 这事儿听着简单,可掰开揉碎了看,每个环节都藏着容易被忽略的“坑”。 7月下旬,李阿姨翻着手机订单愁眉不展。 物流信息上明晃晃写着两行字:7月14日“未开箱要求拒收”,7月17日“报废拒收”。 快递网点的人解释得直白:“雪糕是冷冻的,退回来路上就化了,没法吃,商家那边审核后就按报废算。” 这意味着,李阿姨既没收到45支雪糕,付出去的139块钱也没退回。 更让她窝火的是,手机上还不断提示“确认收货”。 联系商家客服,得到的回复始终是“货已报废,无法退款”。 好好的网购怎么变成这样?李阿姨想不通:“我申请了退款,他们凭啥不退款?要是早说冷饮不能退,我根本不会拒收。” 要理清这事儿,得先看清楚时间线。 7月13日中午12点44分,李阿姨在直播间下单45支雪糕,支付139元。 主播说“不合适随时退”,她想着划算,没多犹豫就付了钱。 但下单后没多久,李阿姨发现冰箱塞不下,赶紧申请退款。 她一直觉得自己“下单不到两小时就申请了退款”,可订单详情显示,实际退款申请时间是当天下午4点02分。 距离下单已经过了3个多小时。 而商家这边,动作更快:下午2点36分,也就是下单后不到两小时,雪糕就从杭州发出,物流显示“已揽收”。 “要是没发货,退款申请一提交就能拦截,根本发不出去。”商家后来这么解释。 也就是说,李阿姨申请退款时,雪糕早就在路上了,只是她没看物流信息,也没问客服,想当然觉得“48小时内发货”就肯定没发。这个时间差,成了纠纷的第一个“导火索”。 第二天快递员打电话时,李阿姨懵了:“我都申请退款了怎么还发货?” 嘟囔完这句话,她没多问,直接拒收了。 在她看来,申请了退款就“万事大吉”,拒收是消费者的权利,至于雪糕化不化,那是商家的事。 可她没意识到,雪糕不是普通商品。 快递网点的人说得实在:“冷冻食品来回运输,路上就化了,根本没法二次销售。” 其实这时候有个补救机会,哪怕让邻居代签收放进冰箱,或者赶紧联系商家问清楚,都能避免报废。 但李阿姨啥也没做,眼睁睁看着一箱子雪糕在运输途中变成了“废水”。 几天后看到“确认收货”的提示,李阿姨才慌了神。 联系客服时,得到的回复扎心了:“货已经报废,退不了款。” 物流记录写得明明白白:7月14日因“未开箱拒收”没法派送,7月17日退回商家时,直接标注“报废拒收”。 “主播说‘不合适随时退’,没说冷冻食品不能退啊!”李阿姨气不过的,还有“不支持拒收”这事儿。 她觉得商家要是早说冷饮特殊、不能随便拒收,自己肯定不会拒收。 但商家拿出了证据:商品详情页上明晃晃写着“冰淇淋属于特殊产品,不支持拒收”。 记者点开页面一看,确实有这条提示。 李阿姨却一口咬定“没看到”,觉得商家没口头提醒就是没告知。 这恰恰踩了网购的一个“雷”,特殊商品的退换规则往往藏在详情页里。 生鲜、冷冻食品因为易损耗,大多标注“不支持无理由拒收”,可不少消费者下单时只顾着看价格和主播承诺,忽略了这些关键提示。 就像李阿姨,只记住了“随时能退”,却没留意“特殊商品除外”。 其实这事儿本可以不发生。 如果李阿姨申请退款前,花半分钟看看物流状态,就会发现“已揽收”的提示,知道货已经发了,如果快递员打电话时,她多问一句“拒收会怎么样”,或许会先签收再协商。 又或者是李阿姨下单时扫一眼详情页,看到“不支持拒收”的提示,可能一开始就会更谨慎。 商家这边也有值得说道的地方。虽然详情页有提示,但主播在直播间只强调“随时能退”,没特意提醒“冷冻食品特殊”,多少让消费者产生了误解。 发货后收到退款申请,要是能第一时间联系买家说明“货已发出,拒收会报废”,或许能避免后续纠纷。 现在商家说“会让客服团队再申请酌情处理”,但李阿姨能不能拿回钱还不好说。 这139块钱的纠纷,说到底是网购中“信息不同步”“操作想当然”、“规则没看清”共同造成的。 对消费者来说,下单前多看一眼规则、操作前多查一下状态,对商家来说,特殊规则多一分醒目提示,或许就能少很多“货钱两空”的糟心事。 信息来源: 1818黄金眼
不可思议!浙江。一萌娃姑姑一大早来,将侄女“偷”走,一路小跑上了车,爸爸:每次来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