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了两个女儿后,老公说不再要孩子了,女儿儿子都一样。但意外怀上三胎时,我们都没
我生了两个女儿后,老公说不再要孩子了,女儿儿子都一样。但意外怀上三胎时,我们都没去做性别检查。
怀三胎那年,大女儿上小学,小女儿刚会走路,家里正是鸡飞狗跳的时候。发现怀孕那天,我拿着验孕棒手抖个不停,老公下班回家,我支支吾吾说了情况,他愣了半天,突然笑着抱了抱我:“来了就是缘分,咱留下。”我问他:“万一还是女儿呢?”他刮了下我的鼻子:“女儿才好,三个小棉袄,以后我就是家里最幸福的人。”
孕期检查时,医生笑着问:“要不要看看性别?”我和老公异口同声:“不用。”回家路上,老公牵着我的手说:“咱爸妈那辈重男轻女,咱不能学。孩子健康比啥都重要。”其实我知道,他心里也有过顾虑——公婆偶尔会念叨“家里没个男孩撑门面”,亲戚聚会时总有人打趣“还得拼个儿子”,但他从没在我面前表露过半句压力。
怀孕七个月时,我去菜市场买菜,碰到隔壁村的婶子,她神秘兮兮地说:“我认识个老中医,一摸脉就知道男女,准得很,我带你去看看?”我笑着谢绝:“男孩女孩都一样,都是我的宝。”回家跟老公说这事,他皱着眉:“以后别理这些,孩子是咱自己的,不用听别人瞎念叨。”
预产期前一周,我开始休产假,老公每天下班就往家赶,给我洗脚、按摩,给两个女儿讲故事。大女儿趴在我肚子上听胎动:“妈妈,妹妹什么时候出来?我把我的画笔分她一半。”小女儿咿咿呀呀地举着玩具:“玩……玩……”看着父女仨的样子,我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生产那天很顺利,护士抱着孩子出来:“恭喜,是个健康的儿子!”老公愣在产房门口,半天没反应过来,等我被推出来,他握着我的手掉眼泪:“老婆,辛苦你了,谢谢你给我一个完整的家。”我笑着说:“现在满意了?有儿有女了。”他却摇头:“不是因为是儿子才高兴,是因为你平安,孩子健康。”
公婆赶来医院,婆婆抱着孙子笑得合不拢嘴,公公在旁边看着三个孩子,眼圈红红的:“我这辈子,值了。”但他们从没在孙女面前表现出偏爱,给孙子买玩具时,总会给两个孙女也各买一份,说:“三个孩子要一样疼。”
月子里,老公请了长假照顾我们。他学着给孩子换尿布、拍嗝,给我熬鲫鱼汤,每天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两个女儿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来看弟弟,大女儿给弟弟读绘本,小女儿学着爸爸的样子给弟弟盖被子,姐弟仨的互动暖得人心都化了。
有人说我们运气好,凑成了“好”字,但只有我们知道,这份幸运背后是彼此的理解和坚持。老公常说:“养孩子不是为了传宗接代,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他从不让儿子搞特殊,玩具要三个孩子一起玩,零食要平均分配,犯了错一样批评,从不说“你是男孩要让着姐姐”。
儿子上幼儿园时,大女儿已经上初中,成绩名列前茅,小女儿也成了活泼开朗的小学生。有次家长会,老师夸大女儿懂事,说她总帮同学讲题,我才知道她在学校当学习委员,还得了市级三好学生。回家跟老公说这事,他骄傲地说:“看,我闺女多棒,不比男孩差吧?”
去年过年,亲戚们聚在一起,有人逗儿子:“你以后要好好读书,将来给你姐姐们撑腰。”老公立刻笑着说:“不用他撑腰,我女儿们自己就能撑起一片天。男孩子要学会疼姐姐、保护姐姐,这才是本事。”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给姐姐们剥橘子,惹得大家都笑。
现在三个孩子相处得特别好。大女儿上高中,周末会给弟弟妹妹辅导作业;小女儿学跳舞,总拉着弟弟一起练基本功;儿子虽然最小,却最会疼人,妈妈累了会搬凳子,姐姐哭了会递纸巾。有次我生病,三个孩子围着我转,大女儿倒水,小女儿盖被子,儿子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给你捶捶背。”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变成了甜蜜。
村里有人羡慕我们儿女双全,说:“还是有儿有女好。”我却觉得,重要的不是孩子的性别,而是教育的方式。我们从没告诉女儿“女孩子要文静”,也没要求儿子“男孩子不能哭”,而是让他们自由成长——大女儿喜欢理科,我们支持她学物理;小女儿喜欢运动,我们给她报篮球班;儿子喜欢画画,我们把他的作品贴满客厅。
老公常说:“养孩子就像种庄稼,不能只盼着收成,得用心浇灌。”他从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大女儿说想当工程师,他就带她去科技馆;小女儿说想当老师,他就陪她玩“上课”的游戏;儿子说想当画家,他就省吃俭用给孩子报兴趣班。
现在大女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每次打电话都跟弟弟妹妹说:“要好好听爸妈的话,努力读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家里的温暖更重要。”小女儿成了学校的篮球队长,性格阳光开朗;儿子的画在市里得了奖,作品里总有三个手拉手的孩子,他说那是“姐姐和我”。
有人问我生三个孩子后悔吗?我总会想起老公说的话:“孩子是上天赐的礼物,每个都独一无二。”其实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重要的不是儿女双全的圆满,而是用爱和尊重浇灌每个生命,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里成长为善良、独立、有担当的人。
幸福继续
生两个女儿的时候老公不请假不抱孩子不给孩子换尿布的吗?是不是有儿子了才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