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汉元帝偷偷溜入王昭君的寝宫内,要强行宠幸她,昭君拼死抵抗:“陛下,明日我便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7-24 10:35:47

汉朝,汉元帝偷偷溜入王昭君的寝宫内,要强行宠幸她,昭君拼死抵抗:“陛下,明日我便要去匈奴和亲了。”汉元帝仍不管不顾,眼看就要得逞了,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深夜,皇帝刘奭悄悄溜进王昭君的房间,想硬来。王昭君拼命反抗,提醒皇帝明天就要出发去匈奴和亲了。但刘奭不管不顾,眼看就要出事,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这个皇帝当得,纯粹是躺在前几辈皇帝辛苦打下的江山上享清福,命挺好。

因为他从小到大被宠着护着,没吃过苦头,所以性子软得很,容易被身边人几句话就哄得团团转,这才错过了王昭君,成了他心头一件特别懊悔的事。

刘奭能当上皇帝,这位置几乎是白捡来的,跟他爹刘询当年完全是两码事。

刘询,就是汉宣帝,那可是个好皇帝。刘询小时候被牵连进巫蛊之乱那场大祸里,先是在牢里关了好些年头,放出来后又被人盯着过日子,活得那叫一个憋屈。

说起来都怪他爷爷刘据,就是后来的戾太子,在那场混乱里自尽了。

要不是出这档子事,刘询原本就该顺顺当当做皇帝的。可事情闹到那份上,刘据一家子都死光了,就剩下还在吃奶的刘询,捡了条小命,也只能被朝廷严加看管着,怕他有二心。

刘询自己压根没想过要造反,只想做个普通人安安稳稳过日子,监狱里挨过饿受过冻,能活下来就不错了,皇家那些打打杀杀的事,他躲都来不及,也没那资格掺和。

可他不找事,事却找上了他。一个再厉害的朝代,也总有不顶用的皇帝。

那时候朝廷大权被霍光捏在手里,他看着皇帝不中用,二话不说就给换了下来。

挑来挑去,就剩下大牢里熬出来、本事性情却都还不错的刘询能担大任,这才让他当了皇帝,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汉宣帝这皇帝宝座一开始坐得可不稳当,霍光那只手一直紧紧攥着朝廷大权不肯松。

汉宣帝只能跟他慢慢周旋,连自己最疼爱的结发妻子许平君都让霍家人给毒死了。

为了稳住江山,更为了给心爱的人报仇,刘询表面上顺从,背地里积蓄力量,最终拔掉了霍家这根刺,才真正掌握了皇权。

从大风大浪里闯过来的汉宣帝,一听说自己的儿子刘奭只想靠着儒家学说那一套仁义礼让来治理国家,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他太清楚了,光讲仁义,不敢动手,那朝廷非得乱套不可,他自己当年那一套就白折腾了。

可看着儿子那副没经过事的样子,汉宣帝重重叹了口气,说以后乱刘家天下的,恐怕就是你这个太子啊。刘奭和他爹的命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从小就是掉进蜜罐里的主儿。

因为亲娘被害死,他爹心里有愧,把这孩子交给其他妃子养着,也没顾上好好管教。

等发现不对劲时,这孩子已经被惯得只晓得贪图安逸快活,对朝廷上那些弯弯绕绕一点数都没有,光知道捧着书本里的道理当宝贝,对那些讲儒家大道理的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刘奭没当皇帝之前,汉朝用的是刚柔并济的法子,该严的严,该松的松。可刘奭就信儒家那套宽厚。面对这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太子,汉宣帝不是没动过废掉他的念头。

可又一想,这孩子没娘,当太子就是他最大的依靠了,心一软,就算了。

果然,等刘奭真坐上龙椅,也就是个守着祖业的命,仗着祖宗给他攒下的丰厚家底,可劲糟蹋。

没经过啥挫折,做决定优柔寡断,耳朵根子还软,别人说啥他就信啥。

王昭君这事,就是给他这性子害的。他是皇帝啊,结果宫里新来了这么个美人他竟然不知道,听别人胡说八道说王昭君长得平常,信了!最后随手指给匈奴去和亲。

等到真正见到人,那后悔劲儿就别提了。从小到大要啥有啥的皇帝,这一回尝到了心爱之物得不着的滋味,心里那股邪火压不住,竟然深更半夜跑去堵人家姑娘的门,想用强。

结果呢,王昭君性子刚烈死命不从,惊动了外面的人来敲门,才把他这场荒唐给搅黄了。

说白了,皇帝无能,又尽信那些腐儒的空话,朝堂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正是从刘奭手里,汉朝这鼎盛的基业开始走了下坡路。北边的匈奴那时候凶得很,得罪不起。

一个美人和整个国家的安宁比起来,哪个轻哪个重,再清楚不过了。

送走王昭君这件事,放在国家大事里头,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水花。

但这正正说明汉朝已经在走下坡路了,皇帝闭目塞听,光听那些报喜不报忧的,做了多少糊涂决定。回头再看汉宣帝当初那句预言,真是一点都没错。

后人说到这个故事,总是为那个远嫁的女子感慨。

昭君出塞,成了中原和草原联系的一个象征。

她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讲她的乡愁,讲她在异域的生活,也寄托着人们对和平的期盼。

她当年出发的地方,在如今的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如今被称作昭君村,成了一个被保护起来、讲述她故事的景点,也吸引了不少人去了解那段历史。

0 阅读:453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