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熬乾隆的策略其实很棒,只要乾隆活着一天,他就对乾隆言听计从。因为毕竟乾隆快90了,嘉庆才30来岁,嘉庆是有信心把乾隆给熬死的。 主要信源:(《清实录·高宗实录》;《清史稿·高宗本纪》) 乾隆皇帝八十五岁那年冬天,养心殿地龙烧得滚烫。 老皇帝摩挲着和田玉镇纸,眼前摊着两份奏折。 福建巡抚贪腐百万两白银,四川白莲教聚众十万闹事。 他忽然想起六十年前登基时的誓言,在位绝不超过康熙爷的六十一年。 乾清门前积雪三尺深的时候,他召见皇子颙琰宣布禅位,满朝文武惊得忘了叩头。 禅让大典的烟花还没散尽,新皇帝嘉庆就发现处境尴尬。 本该搬进养心殿的他,被内务府以“太上皇念旧”为由挡在毓庆宫。 军机处呈来的奏折封面赫然印着两种年号。 外头用“嘉庆元年”,里头还是“乾隆六十一年”。 最要命的是那方传国玉玺,每次用印都得从宁寿宫请出太上皇特制的“太上皇帝之宝”。 足足比皇帝玉玺大出一圈。 老太监私下嚼舌根:“这哪是禅位,分明是请太子来当差。” 和珅此时站在权力巅峰。 他腰佩乾隆御赐的镶东珠黄带子,手里攥着吏部任免文书、户部税单和刑部案卷,连九门巡防的兵符都别在裤带上。 早朝时他立在嘉庆左侧,站位比亲王还靠前。 朝鲜使臣在笔记里写:“乾清宫门开,二圣同舆入,和相随行可代答奏,人呼'立皇帝'。” 有次嘉庆批阅奏章时误删了句太上皇批语,和珅当即沉下脸:“此乃圣祖御笔,岂可轻动?” 这位立皇帝却忘了防备暗箭。 阿桂将军冒着大雪从甘肃回京,在乾清宫阶前解下结冰的斗篷,指着和珅鼻子骂:“你这蛀虫吸干了大清血肉!” 话音刚落,御史王杰的弹劾折子已呈到乾隆面前,列举和珅在崇文门税关私设二十三种杂税。 乾隆眯眼听完,竟转头问和珅:“冬日炭敬可够支用?” 原来太上皇私库里七成进项,全靠和珅操办的“议罪银”撑着。 河南巡抚上个月刚交八万两抵了渎职罪。 嘉庆隐忍的功夫练到了极致。 皇后病逝那晚,他顶着孝服在宁寿宫外跪到三更,只为请示丧仪规格。 见乾隆摆手说“凶事莫冲了喜气”,当即缩减葬礼用度十之七八。 朝鲜使团记载更绝。 嘉庆陪乾隆看戏,太上皇笑他就扯嘴角,太上皇咳嗽他立马递痰盒。 唯有深夜回到毓庆宫,侍从听见砚台摔碎的声响。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 乾隆咽气时还攥着和珅递的参汤碗,嘉庆却已写好三道密诏。 当天提拔和珅当治丧大臣,暗地里撤换了九门守将。 初四夜里突然封查和府,八千兵丁举着火把,从地窖抄出赤金罗汉二百八十尊,东珠比御用的大三倍。 初六日百官哭灵时,侍卫当众扒掉和珅的双眼孔雀翎。 二十条罪状贴在菜市口,头一条写着“私藏正龙纹马鞍”。 轰轰烈烈的诛贪案落幕时才揭开真正的局。 嘉庆在谕旨里特意添了句:“和珅跌倒处,查得窖银抵得十年税赋。” 原来乾隆晚年六下江南耗空国库,白莲教剿饷全靠这笔抄家银子顶着。 养心殿从此撤去“太上皇帝之宝”印泥匣,但东北角多出个紫檀柜,里面锁着嘉庆的手谕。 “凡亲王擅权,当效除和珅例。”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