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8年,华清池内李隆基正在沐浴发呆,小姨子悄然闯入,李隆基并未发觉,只见她一脸红晕,随即褪去华服,肤如凝脂手如柔荑,缓步踏入华清池。
公元七百四十八年的一个秋天,华清池雾气缭绕,唐玄宗李隆基独自浸在温汤中出神。
没留神间,一道身影悄然穿过了氤氲的水汽。
来人正是杨贵妃的三姐,此时的虢国夫人,她脸色带着几分红晕,麻利地脱去华丽的衣衫,露出细腻的肌肤,一步步踏入了汤池。
那时的李隆基,已经做了很多年皇帝,人称“唐明皇”。
他的小姨子能这么大大方方走进皇帝沐浴的地方,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不合规矩,但这背后的原因和大唐王朝的风气脱不开关系。
大唐皇室李家,祖上有鲜卑族的血脉。
李世民的母亲就是鲜卑人,这影响了他们家族对婚姻的看法。
在那个族群里,儿子接着娶父亲留下的妻子,或者弟弟接着娶哥哥留下的妻子,都不算稀奇事。 他们对男女关系的看法,显得更宽松些。
再加上出于政治考虑,想保证家族血脉的纯粹,所以皇家内部通婚、近亲联姻的例子不少。
这股风气从上往下吹,整个大唐社会也比较开放自由。
人们对精神上的约束看得没那么重,崇尚个人的品格,愿意去追寻世间的道理。
在这样的环境里,身为皇帝的李隆基,个人的作风就更不用说了。
他的后宫里,佳丽成千上万,身份五花八门。有他儿子的媳妇,有像虢国夫人这样的小姨子,也有从民间搜罗来的美貌歌女。
李隆基本人,只要瞧见长得好看的女子,不论她爹是谁,她家干啥的,都想办法弄进宫来。
后来妃子实在太多,他为了挑选谁当晚侍寝,还想了些怪招。
比如说放飞一些蝴蝶,让蝴蝶停在哪位妃子的头上或身上,就选谁;又或者晚上放出萤火虫,萤火虫落谁那儿,就选谁。
这位闯入华清池的虢国夫人,原是杨贵妃的姐姐,长得十分标致。
当时人都传她漂亮得跟仙女似的。
按照后来宋朝一个叫乐史的人写的《杨太真外传》里的说法,这位夫人平日不爱涂抹胭脂水粉,因为她自个儿觉得素面朝天就很美了。
仗着妹妹是皇帝身边最得宠的人,虢国夫人过得奢华无比,性子也非常霸道,私生活同样不大检点。
虢国夫人的丈夫裴氏年纪轻轻就过世了,她三十出头就成了寡妇。
这日子她不甘心,就求着妹妹杨玉环,想搬到京城去住,顺便好多认识些有权有势的人。
杨玉环没多想就答应了,找借口说想姐姐了,把三位姐姐都接进了皇宫。
当时的皇帝李隆基听说有这样一位美貌的寡妇,也被吸引住了,当下就赐封这三个女子为国夫人,这就是虢国夫人名号的由来。
不仅如此,李隆基知道虢国夫人爱享受,生活铺张,还多次赏赐她以及另外两位国夫人大量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
甚至专门为她们大兴土木,修建无比气派的府邸。
虢国夫人瞅准时机,在李隆基养病期间特别用心伺候,帮了不少忙。
这一来,得到了皇帝的特别感激。
宫里头的太监、宫女,朝堂上的大小官员,甚至皇子公主,见她来了都得赶紧躲开,不敢招惹。
每年十月,是李隆基固定离开长安去华清宫的日子,那是他和妃嫔们游乐的行宫。
那一年,他也照样带了大批妃子去华清宫玩乐。
但唯独虢国夫人,可以和李隆基一起在华清池共浴,享受如同鸳鸯戏水般的亲密时刻。
这时候她的风光,连杨贵妃都得靠边站。
可惜好日子总是不长久。
接下来李隆基彻底迷上了享乐,宠信了好些个只会拍马屁的奸臣,比如李林甫、杨国忠这帮人。
这些人把原本蒸蒸日上的大唐盛世,折腾得漏洞百出、千疮百孔。
安禄山心里那颗造反的种子蠢蠢欲动。
到了公元七百五十五年,他联合另一个大将史思明,在范阳举兵造反了,想把大唐的江山直接夺过来。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叛军都席卷了整个河北地区,都快打到眼皮子底下了,他才如梦初醒,想起来要还击。
可惜又错信了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的主意,导致扼守长安门户的潼关失守。
叛军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样冲向长安,李隆基没办法,只得带上少数官员和他认为重要的妃子,偷偷逃往四川避难。
而那位曾经风头无两的虢国夫人,在这次仓皇出逃中,被李隆基无情地抛下了。
虽然叛乱平息后李隆基最后回到了长安,但他的亲生儿子李亨已经做了皇帝,把他软禁在兴庆宫里。
最终,李隆基在郁闷中去世,活了七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后,虢国夫人后来听说杨国忠和杨妹妹都已被杀,明白自己靠山全倒了,好日子彻底到头了。
她连夜狼狈逃出长安城,结果还是在郊外的野竹林中被人抓住,死在了监狱里,了结了一生。
杨家这一大家子,实实在在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靠着杨贵妃受宠,全家才得了泼天富贵。
可惜他们不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有了这福分却不晓得珍惜,反而仗着贵妃的势力,在朝廷内外胡作非为,无法无天,把谁都不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