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令好!”1938年,孙殿英接到南京方面发来的电报,说是蒋介石要见他。孙殿英十

底层史观吖 2025-07-22 09:38:15

“达令好!”1938年,孙殿英接到南京方面发来的电报,说是蒋介石要见他。孙殿英十分激动,想着这次肯定能得到老蒋的提拔,便开始思考如何称呼蒋介石夫妇,以便让他留下深刻印象。

1938年,孙殿英接到南京电报,蒋介石召见,激动得他满脑子都是飞黄腾达的画面。可他偏偏挑了个“达令”的称呼,想讨好蒋氏夫妇,结果闹出大笑话。 孙殿英,1889年出生在河南永城马牧镇丁辛庄,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寄人篱下,靠外祖家接济过活。七岁进私塾,没几天就因为跟同学打架、放火烧了学堂被赶出去。从小不学好,他混迹赌场,染上鸦片瘾,结交了一帮市井无赖。后来加入民间秘密组织“庙道会”,凭着几分胆量当上了小头目。1922年,他带着这帮人投靠河南陆军,从副官干到营长,靠着军阀混战的乱局,拉起一支几千人的队伍,自立门户。1928年,他干了件震动全国的事——盗掘清东陵。借着军事演习的名头,他带兵炸开乾隆和慈禧的陵墓,抢走无数金银财宝,毁掉大量古董字画,康熙陵墓因地下积水才幸免于难。这事让他成了臭名远扬的“东陵大盗”,连普通老百姓都恨得牙痒痒。北伐后,他见风使舵,投靠国民政府,被编为军长,可手下兵力稀稀拉拉,名头大过实力,实际就是个空架子。

1938年春,孙殿英接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电报,蒋介石要见他。这对他来说可是天大的机会,觉得自己终于能攀上高枝,混个大官当当。他连夜收拾行装,带上从部下那儿搜刮来的勋章,赶往南京。路上他就开始琢磨,怎么样才能让蒋介石记住自己。黄埔系的将领都喊蒋介石“校长”,可他不是黄埔出身,喊这个显得不伦不类;叫“委员长”又太普通,跟街头巷尾的称呼没啥区别。他绞尽脑汁,想来想去,听说宋美龄常喊蒋介石“Darling”,英文里是“亲爱的”意思。他压根不懂英文,以为这是啥高雅的敬语,觉得用这个称呼肯定能让蒋氏夫妇眼前一亮,显得自己有点文化,还跟得上洋派潮流。于是,他打定主意,面见时就喊“达令”,觉得自己这招够新奇,准能讨个好印象。 到了南京总统府那天,孙殿英穿上熨得板板的军装,胸前勋章挂得满满当当,觉得自己倍儿有面子。蒋介石坐在大厅正中,宋美龄站在一旁,气氛庄严肃穆。孙殿英一进门,立正敬礼,扯着嗓子喊了声“达令好”。蒋介石没听清,皱着眉头让他再说一遍。孙殿英以为是自己嗓门不够大,又扯着脖子喊了声“达令好”。这下宋美龄也听见了,当场脸就沉下来,气得直接让人把孙殿英拖出去。

卫兵一拥而上,孙殿英吓得满头大汗,腿都软了。关键时刻,戴笠赶紧跳出来,装模作样地骂了孙殿英一通,还甩了他两巴掌,算是给蒋氏夫妇出了口气。戴笠又连忙解释,说孙殿英是个大老粗,根本不懂“达令”是啥意思,只是听人说宋美龄这么叫蒋介石,以为是啥尊敬的称呼才跟着学。蒋介石和宋美龄听完,气也消了点,觉得这事虽然离谱,但也不至于要了孙殿英的命,就挥手让他滚蛋了。孙殿英灰溜溜离开,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 这事说到底,是孙殿英的无知惹的祸。他压根不明白“达令”是英文里亲密关系的称呼,宋美龄在美国留学多年,英语流利,私下里这么叫蒋介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孙殿英这种没读过几天书、满脑子投机钻营的军阀,哪懂这些洋玩意儿?他只想着怎么巴结上司,结果弄巧成拙,闹了个天大的笑话。这事在当时传得沸沸扬扬,不少人拿来当笑柄,孙殿英的粗鄙和无知也暴露得一干二净。 孙殿英离开南京后,灰头土脸回到部队,军营里油灯昏暗,他坐在木凳上擦汗,再也不敢瞎学洋派称呼。抗战期间,他被调到河南林县,部队改编为新编第五军,名义上参与对日作战,实际上还是保存实力,捞点好处。1943年,他因为跟日军暗中勾结,被国民政府抓起来,关在重庆。抗战胜利后,他又投靠蒋介石,混了个中将军衔,但已经没人拿他当回事。1947年,解放军攻下河南汤阴,孙殿英被俘,次年因病死在战俘营,终年58岁。

0 阅读:67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