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88年,4次入狱坐25年牢,爱妻不离不弃72岁的他携妻住招待所,开双人间,才

1988年,4次入狱坐25年牢,爱妻不离不弃72岁的他携妻住招待所,开双人间,才惊觉两人携手走过44年,却没结婚证,服务员说没身份证,开不了房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8年夏天,广州市内的学术活动已经恢复平常节奏,那一年,七十二岁的贾植芳应邀前往中山大学参加会议,他带着陪伴自己走过四十四年岁月的妻子任敏同行。   会议结束后,会务组按照惯例,把他们安排在校内的教工招待所,准备让他们住下,办理入住时,前台服务员提出要查看结婚证,两位老人面面相觑,才意识到他们从来没有一纸婚书。   服务员说,没有身份证和结婚证,不能开同一间房间,年过七旬的两人站在柜台前,场面一度十分尴尬,中山大学的老教授吴宏聪恰巧在场,见到这一幕,出面为他们解释并担保,服务员才勉强安排了房间。   这次尴尬的经历让贾植芳久久没有回过神,自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他和任敏在战乱中走到一起,他们从未举行过婚礼,也从未到民政机关登记,在黄河边一间简陋的土屋里,他们决定共同生活。   那一年任敏是山西汾阳的富家小姐,从小接受新式教育,在读《七月》杂志时,被贾植芳发表的一篇小说深深打动,她给杂志社写信,想认识作者,几封信之后,两人在战时的西安见面。   贾植芳温和的气质和真挚的志向打动了任敏,不久之后,她就搬到了贾植芳临时的住处,他们没有举办仪式,只是在屋里约定从此相守。   新婚三个月,贾植芳因被怀疑身份不得不连夜逃亡,任敏不顾家人反对,跟随他穿行荒野,睡过柴草堆,也住过破旧的庙宇,战争的年代,他们辗转在徐州、上海、西安等地,带着稿纸奔波,躲避搜捕。   贾植芳曾在战时被捕入狱,任敏卖掉首饰和家中物品,每日送饭探监,等到日本投降,他们才重新聚在一起,那时日子并不安稳,贾植芳继续写作,参与学术活动,又因为直言不讳,再次被抓,被关了一年多。   上海解放后,贾植芳一度迎来安定的教书生活,1955年,因与胡风往来密切,他被定性为问题人物,被捕入狱,这是他第三次入狱,任敏拒绝与丈夫划清界限,也被关押。   贾植芳在狱中度过八年后,又被送往青海劳动改造,那段时间,任敏也被判刑,在劳改农场干活,她在农场干完活,还要步行很长的路回到暂住的村子,每天往返数十里,坚持了多年。   贾植芳这一生总共坐了四次牢,累计二十五年,夫妻两人因为这些政治风波整整失联二十三年,等到1978年,贾植芳终于恢复自由,回到上海复旦大学工作。   那一年,他们在站台重逢,白发苍苍的两个人拥在一起,任敏此后一直陪着贾植芳出席会议,贾植芳重新写作,出版书籍,参加学术活动,每次出门都把妻子带在身边,他常说,任敏不是陪同,而是他的生活。   1997年,任敏突发脑溢血,送到医院时情况危急,医生告知几乎无力回天,贾植芳不肯放弃,把手上的积蓄全部拿出来,之后每天伏案写作挣稿费。   那段时间,他年过八旬,仍然坚持写文章,只求延续妻子的生命,几个月的抢救之后,任敏成了植物人,贾植芳把她接回家,亲手喂饭,给她翻身擦洗。   他每天坐在床边,跟她说一天中发生的事,他这样坚持了五年,直到2002年,任敏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妻子离世后,贾植芳每天中午在她的遗像前摆上碗筷,倒上一杯酒,一个人静静吃饭,他一生没有拿到过结婚证,却用几十年的忠诚证明了什么是婚姻。   2008年,贾植芳离开了人世,享年九十二岁,那张空缺的证书没有留下痕迹,可两个人的感情已经深深刻在岁月里。   1988年那间招待所的前台,也许只是按规定办事,但这对夫妻的故事,却让所有听到的人明白,婚姻的重量从来不在一纸证明。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贾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