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演员李嘉存花了38万,在北京买了一套别墅,又花了2000块月薪请来保姆打理。 没想到保姆竟然反客为主,甚至想将别墅占为己有,不肯搬走。 2023 年李嘉存书法展现场,一幅 “悔” 字挂在展厅中央。 字幅旁摆着泛黄的 1997 年购房合同,复印件上 “38 万” 字样醒目。 观众围过来议论:“这就是当年北京二环那套房?” 他笑着点头。 指尖划过合同,他想起二十多年前雇人看房的荒唐事。 1998 年深冬,李嘉存从外地演出回来,推开自家院门。 狗叫声突然响起,一对夫妻从屋里出来:“您怎么回来了?” 院里晾着陌生衣物,他的书法卷轴被堆在墙角,蒙着灰尘。 女方递来狗粮:“狗认生,您喂点再进门。” 他攥紧拳头没发作。 那天晚上,他在酒店给康宁打电话,声音带着委屈。 “师傅,我雇人看房,他们倒把家占了。”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 康宁说:“字要稳,人要辨,你这是没把好分寸。” 挂了电话,他盯着窗外,第一次有了卖房的念头。 1997 年买房时,他特意选了带小院的户型。 搬来第一晚,他在院里摆上桌,写了幅 “家和业兴”。 书法作品晾干后挂在客厅,他说 “这是家的魂”。 谁能想到,一年后这 “魂” 会被折腾得不成样子。 李嘉存 5 岁跟着父母学京剧,吊嗓子能从清晨练到午后。 12 岁那年,他在长安大戏院唱《文昭关》,得了 200 块奖金。 主办方还送了支狼毫笔,他回家练字到深夜,被父亲撞见。 “这孩子有灵气,得找个好师傅。” 父亲托人联系康宁。 康宁见他第一面,就让写 “厚德载物”,看后点头:“收了。” 教他握笔时说 “笔要拿稳,做事更要稳”,这话刻在他心里。 后来他靠书法赚钱,一幅《沁园春・雪》能卖 8000 块。 买房的 38 万里,有 20 万是他写书法一笔一划攒的。 1999 年开春,李嘉存找中介说要卖房,态度坚决。 中介劝他:“1998 年房改后,房价可能要涨,再等等。” 他摇头:“这房住着堵心,多少钱都卖。” 38 万原价成交,签合同时他没看一眼那套曾满心期待的房。 卖房后第三个月,他去琉璃厂买宣纸,遇到以前的邻居。 “你那房现在有人出价 120 万了!” 邻居拍着他的肩说。 他愣在原地,宣纸掉在地上,墨迹晕开,像心里的疙瘩。 从那天起,他每次路过老小区,都忍不住绕着走。 2001 年北京申奥成功,他在电视上看到老小区的镜头。 朋友打来电话:“你那房涨到 500 万了,后悔不?”他正在写京剧唱词,放下笔说:“后悔没识人,不后悔卖房。” 挂了电话,他在唱词旁加了句 “吃一堑长一智”。 这些年,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京剧上,常去小剧场演出。 有次唱《空城计》,台下有人喊 “李老师,房子的事”。 他笑着回应:“戏里空城能退敌,戏外吃亏长见识。” 台下掌声雷动,他知道大家懂了他的豁达。 2010 年,他在郊区买了套一楼带院的房,比当年那套小。 搬进去第一天,他在院里种了棵石榴树,说 “红红火火”。 每天清晨,他先吊嗓子,再在院里练字,生活规律。 偶尔有朋友来,他会指着石榴树说:“这比当年那房踏实。” 2023 年书法展闭幕式上,有记者问 “悔字是不是写自己”。 他拿起毛笔,当场写了 “悟” 字:“当年是悔,现在是悟。” 他说卖房丢了钱,却学会了识人辨事,这比钱珍贵。 观众掌声响起,他鞠躬时,眼里闪着释然的光。 如今李嘉存很少接商演,大部分时间待在郊区的家。 石榴树已长得粗壮,每年秋天结满果子,他会分给邻居。 练字累了,就坐在院里听京剧唱片,跟着哼几句。 有人问他还想不想北京二环的房,他摇头:“现在的家才舒心。” 书法展结束后,他把那幅 “悔” 字收起来,放进樟木箱。 箱子里还放着当年的购房合同和康宁送的第一支毛笔。 他说:“这些都是教训,也是财富,得好好留着。”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樟木箱上,温暖而平静。 主要信源:(喜剧综艺社——刘洪沂爆料李嘉存买房趣事,主人变佣人,还得给人看孩子丨星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