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立法宣

赵财苗 2025-10-25 18:51:58

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立法宣布后,对岸立马“急了”——陆委会辩称台湾光复“不关大陆的事”,还有说法竟称台湾光复日是“终战日”,试图美化日据时期的殖民统治。 这些离谱的历史观与民进党当局执政期间大搞“去中国化”脱不开关系。 事实上,80年前台湾光复后,仅在一天之内,就有12万台湾同胞改掉日本姓氏,恢复原有姓名。不仅如此,全台湾还积极更改了各类名称——店名、公司名、街道名……就是为了消除日本殖民色彩。 其中,谭主统计发现,当前在台湾以“光复”为名的路就有151条,以“光复”为名的建筑、机构等更是不计其数。 如今,大陆将台湾光复纪念日立法,升级台湾光复纪念活动,正是为了将历史认知正本溯源。这不仅贯彻了大陆民众全民意志,也回应了台湾海峡另一边,那些仍在一条条光复路上翘首以盼的台湾同胞。 这份“着急”背后藏着的心虚,连台湾社会都看得通透。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敢喊出“台湾没有光复节”,还妄称台湾是麦克阿瑟命令接收的,却不敢回应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质问:“难不成认为台湾还是殖民地?” 更不敢面对台湾大学前校长管中闵的怒斥——这种幻想当日本帝国子民的“恋殖分子”,根本是民族败类。他们越是想抹去“光复”二字,越暴露了对历史真相的恐惧。 恐惧从来不是没来由的。《开罗宣言》白纸黑字写着台湾必须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重申了这一点,日本签署的投降条款更是承诺履行这些规定。这三道铁证构成的法理基石,让“台独”分子鼓吹的“台湾地位未定”成了自欺欺人的笑话。一旦承认光复的本质是中国收回领土,他们苦心经营的“两岸互不隶属”叙事瞬间就会崩塌。 那些散布的谬论,连台湾的老住户都骗不了。台北的光复南北路每天车水马龙,谁都知道这条路是当年上海设计师郑定邦特意命名的,和中华路、新生路一起,就是要抹去“町”“目”这样的日本殖民印记。花莲的光复乡、新竹的光复路、新北的光复桥,哪一个不是80年前台湾同胞欢呼着“回家”时留下的印记?日本记者伊藤金次郎都记录过,当时台湾人不分城乡,一夜之间就改回汉姓,那种迫切根本藏不住。 更讽刺的是,民进党想斩断的记忆,早刻进了台湾的日常里。台中满街的“逢甲”印记,纪念的是率义军抗倭的丘逢甲,他的儿子后来还在广东组织抗日队伍,吸引大批台湾青年投身其中。台北福星小学的校歌里唱着“效法罗福星先生的精神”,这所学校就建在当年那位28岁抗日志士活动的区域,改名时距他牺牲已30多年,长辈们仍坚持要用他的名字铭记历史。这些不是书本里的文字,是代代相传的生活记忆。 他们鼓吹“终战日”,却刻意回避日本殖民50年的真相:强制学日语、掠夺资源、强征青年当“兵补”,台湾同胞的抗争从未停过。所谓“殖民现代化贡献”更是谎言,那些基建本质都是为了方便掠夺,哪有半分“恩赐”的味道? 立法纪念光复,从来不是要制造对立。看看台北中山堂的光复厅,那里就是当年受降典礼的举办地,5分钟的仪式结束了半个世纪的殖民苦难。这条条光复路、座座纪念建筑,都是两岸同根同源的铁证。民进党再怎么上蹿下跳,也改不了12万同胞一日复姓的赤诚,抹不去刻在地名里的乡愁。历史的洪流里,逆流而动的从来只有输家。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赵财苗

赵财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