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点燃“地狱之火”后,李成钢“再战”韩国部长,韩方终于说了软话 这两天,我们

史鉴奇谈 2025-10-24 15:05:45

对美点燃“地狱之火”后,李成钢“再战”韩国部长,韩方终于说了软话 这两天,我们的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真是“杀疯了”,先是用“点燃地狱之火”让美国人破防,现在又“再战”韩国部长。据韩联社报道,22日上午,韩国产业部通商交涉本部长吕翰九,与中方贸易代表李成钢进行了视频了连线,讨论了中方制裁韩华海洋子公司的事。 当时白皮书里明明白白写着,要加强跟美国在海事和半导体领域的合作,甚至还放话要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端船舶零部件。那架势,活脱脱一副要跟着美国对华搞技术封锁的模样。   可谁能想到,才过了短短10天,韩国人的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这次视频连线里,吕翰九完全没了之前的硬气,话里话外全是软下来的信号。   他反复强调韩国愿意跟中方保持密切沟通,还主动提出要积极协商,就盼着能早点让中方解除对韩华海洋子公司的制裁。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面对最近在经贸谈判桌上“凶名在外”的李成钢,韩国这边早就没了之前的底气,简直是未战先怯。   大家都清楚,韩华海洋子公司被制裁,背后可不是凭空而来的矛盾。这些年,韩国在中美之间的立场越来越暧昧,尤其是在高端制造和技术领域,一边想靠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一边又跟着美国搞所谓的“技术盟友”,试图在关键领域卡中国脖子。   就说高端船舶零部件吧,中国是全球船舶制造大国,对这类零部件的需求常年稳定。韩国之前一直靠着技术优势,在这个领域跟中国企业保持着合作,每年都能从中国市场拿走不少订单。   可这次他们跟着美国搞出口限制,明摆着是想通过技术卡脖子,逼中国在其他经贸议题上让步。这种又想占便宜又想耍手段的做法,中方自然不可能惯着,制裁韩华海洋子公司就是最直接的回应。   毕竟中国市场可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既然韩国敢在关键领域搞限制,那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韩华海洋作为韩国海事领域的重要企业,子公司被制裁后,业务直接受了大影响。   原本跟中国企业的不少合作项目都停了,订单量肉眼可见地往下掉,公司内部都开始慌了。这时候韩国政府才意识到,跟中国玩“技术施压”根本行不通,反而会砸了自己的饭碗。   要知道,中国不只是韩国船舶零部件的大买家,在半导体、汽车等多个领域,两国都是深度绑定的贸易伙伴。韩国每年从中国市场赚走的钱可不是小数目,真要是把中国惹急了,后续的连锁反应可不是韩国能扛得住的。   之前美国在贸易问题上跟中国叫板,结果自家农产品出口暴跌,相关行业一片哀嚎。韩国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知道真要是跟中国闹僵,最后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所以这次吕翰九才会放下身段,主动找李成钢协商,还把“愿意沟通”“积极协商”挂在嘴边。这跟10天前发布白皮书时的强硬态度比起来,简直像是换了个政府。   其实韩国心里比谁都清楚,李成钢在经贸谈判桌上向来不好惹。之前跟美方交涉时,他句句切中要害,把美方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扒得明明白白,让美方根本没机会狡辩。   这次面对李成钢,韩国要是还敢摆架子,只会让制裁的力度更大,到时候韩华海洋乃至整个韩国海事行业都得跟着遭殃。而且中国在应对这类技术限制上,早就有了自己的办法。   这些年中国一直在推进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从半导体到高端制造,不少领域都取得了突破。韩国要是真把中国逼到自主研发的快车道上,等中国自己掌握了相关技术,韩国再想靠技术优势赚钱,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就像之前美国限制对华芯片出口,结果反而加速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现在中国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已经能实现自主供应,高端芯片也在稳步推进。韩国要是重蹈美国的覆辙,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次视频连线里,吕翰九的软话,说白了就是韩国服软的信号。他们已经意识到,跟中国对抗没有好结果,只有坐下来好好协商,取消不合理的出口限制,才能保住跟中国的合作关系,让韩华海洋子公司摆脱困境。   要是韩国还抱着侥幸心理,以为靠跟美国站队就能逼中国让步,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中国在经贸问题上向来立场坚定,谁要是敢损害中国的利益,就必须付出代价。   李成钢这次“再战”韩国部长,其实也是在给其他想跟着美国搞对华限制的国家提个醒:中国市场不是想来就来、想卡就卡的,合作才能共赢,对抗只能自食苦果。   接下来就看韩国会不会真的拿出诚意,取消对中国高端船舶零部件的出口限制。要是他们只是嘴上说软话,背地里还继续搞小动作,那中方的制裁只会更严,到时候韩国面临的损失,可就不是现在能比的了。   毕竟中国有的是耐心和实力,在维护自身利益这件事上,从来不会妥协。韩国要是想清楚了这一点,就该早点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只在视频连线里说些虚头巴脑的软话。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