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们研制歼十的时候有多苦: 由于经费不足,成飞需要靠造洗衣机筹集资金; 总工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9-15 22:38:01

当年我们研制歼十的时候有多苦: 由于经费不足,成飞需要靠造洗衣机筹集资金; 总工程师薛炽寿骑自行车往返试验场; 总设计师宋文骢下班后还要卖面条补贴家用。 今天,歼十风光了,回头看这些照片,泪目了… 那是我们的来时路啊! 八十年代刚开头,谁都知道中国跟世界差着一大截。 飞机也一样。别人家的战机一架接一架,中国这边,还在捡零碎过日子。部队飞行员摸着自己那几架老家伙,都不好意思提什么“先进”。 美国的F-15已经飞了十来年,苏联的苏-27、米格-29也都出来了。 对比一看,心里犯怵,明摆着不是一个档次的。 1981年,一份写得不多的建议书,送到上面,说得明明白白:要造新一代战机,得投五个亿。 这个数一放出来,底下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可上面也没含糊,拍了板,说干就干。你说决心大不大? 不久后,方案论证会开起来了。 各地来的专家挤满了会场,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太冒险,有的说风险难控。 多数人还在提稳妥路线,老框子里打转。 可这时候,宋文骢带着几张连夜赶出来的透明图纸走进来了。 他话不多,思路却新。他提出来,要搞“鸭式布局”,用“电传操控”,飞机设计跟过去完全不一样。 这事在那时不算小动作,是把整个飞行思维拧了一遍。 你想啊,把飞机搞成前面有翅膀、后面没尾巴,再加一套电脑控制的操控系统,飞起来是能飞,可谁敢保证不摔? 会场上的气氛当时就变了,有人觉得这是玩火。 会议连开七天,争得脸红脖子粗,也没定下来。又过了两个月,第二次会还是在北京开。宋文骢这回直接把做好的模型拿来了,用有机玻璃做的。放到投影仪上一照,那架飞机的影子一下就亮在布上,挺拔、干净,没人再吭声。 那会儿不需要说服谁了,东西摆在那儿,谁都看得见。 为了让这套设计站住脚,他们连夜干试验。 三年才能做完的风洞实验,团队生生用了一年做完。风洞里机器哐哐响,技术员成宿不睡,模型一遍遍放进去测试。有时刚弄完一套数据,一看有误,又得全推倒。那时候不是靠设备先进,是真顶着压力在啃。 1986年,项目定了下来,叫“歼-10”。宋文骢成了总设计师。 可接下来,日子并不好过。 没钱,是真没钱。成飞厂子里连发工资都紧张,得靠造洗衣机、干洗机这种民用产品贴补。 科研人员也苦,有人传说宋文骢晚上去摆摊卖面条,真假不好说,但他家日子确实紧。薛炽寿,那会儿是总工程师,每天靠一辆自行车往返厂里试验区,不是因为喜欢骑,是车都调不出来。 人是有情绪的,长时间憋着,谁都会烦。 有时候一套实验失败了,工程师摔了笔就走,屋里没人敢吭声。可第二天一早,他又回来接着干。大伙心里都清楚,没退路。 到了九十年代,情况变得更复杂。中国从俄罗斯那边买了苏-27,飞机先进,还带着整条生产线。军队这边心动了,觉得买现成的多省事儿。外面开始有人说,既然有了苏-27,那歼-10还造它干嘛?项目会不会被砍?团队的人听见这些话,心里像堵了块石头。 宋文骢没说太多,只是重复那句话:“要有我们自己的飞机。”简单,可把话顶到了最前头。 你买来的再先进,也不是你的。关键时刻,人家掐你一把脖子,看你还怎么飞。 技术难点还在飞控系统。静不安定设计意味着,飞机天生不稳,要靠电脑随时调整方向。这就要求那套控制系统必须极稳极准。当时国内没有太多经验,只能靠一堆年轻人边试边学。试验台上到处是线和灯,晚上灯火通明,有人干着干着睡着了,头一歪又醒了接着写代码。那会儿没人提什么工时、绩效,就想着把这套系统整出来。 1997年,第一架原型机装出来了。飞机推出来的那天,整个厂子都安静了。人围了一圈,有的摸机头,有的看机翼。没人说话,眼神都落在那一块银白色的铁皮上,好像盯着一口气。 1998年3月,成都温江机场,首飞前一天。机务员张凤贵检查飞机,忽然看到发动机底下有液体滴下来,一滴、两滴、三滴。他蹲下去盯着看,心跳一下快了。那是燃油,一旦漏油上天,后果不敢想。他立刻报告,团队紧急排查,才在首飞前几个小时排除了问题。 第二天,飞机起飞。试飞员雷强坐进驾驶舱,飞机在跑道上滑行。薛炽寿一个人走在旁边,从头走到尾,两千米,脚步不快,但不停。他没说话,只是跟着飞机走,像是把所有的心思都走在这条跑道上了。 飞机离地的那一刻,地上没声音。几分钟后,电台里传来一句:“状态正常。”屋子里有人笑了,有人把头低下去,眼圈红了。宋文骢那天说了句:“今天,就当我生日。”没人问他为啥那样说,也没人多嘴。 后来几年,歼-10列装了部队。 2006年,这个项目拿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外国人也开始注意这款飞机,说这是中国自己搞出来的三代战机,是一条线分界的标志。 再后来,巴基斯坦也买了这款飞机,成建制地用起来了。 可对搞这架飞机的人来说,它不是奖项,也不是输出的面子工程。它就是一件憋了二十年终于做成的事。 做不成,别人说你行你也没底气;做成了,别人说什么都不重要了

0 阅读:164

评论列表

jay44537037

jay44537037

1
2025-09-15 23:17

宋总威武,就是因为华夏有许多您这样的专家教授才能有今天的风光。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