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庭梓是林彪专机“256号”三叉戟的第二副驾驶。他未登机去蒙古,如登机也会折戟沉沙。1971年9月13日零时许,机长潘景寅奉林立果指令刻意拆分机组,仅唤醒3名机械师,切断联络并阻止副驾驶、领航员等登机;飞机在关键岗位缺席下强行起飞。 康庭梓目击现场混乱:陆军试图拦截,叶群呼喊“有人要害林副主席”,林立果持枪胁迫机械师登机 。 林彪集团原拟南逃广州,后临时改北逃,为确保绝对控制而精简机上人员,这是机组被拆分的直接动因 。 1971年9月13日当天,5名遗留机组人员被押解至北京,先后接受海军、中央专案组与空军专机师隔离审查。1976年被解除飞行资格并强制转业离京,分散安置 。 机上遇难的潘景寅等4人长期定性模糊;1980年邓小平对外媒称“飞行员是个好人”,否定其主动参与叛逃;1981年总政治部出具《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认定“随飞机坠毁死亡”并发放抚恤金,但未追认烈士(“病故”表述被视为文书瑕疵) 。 技术细节与专业判断:起飞后转弯异常缓慢、未按规开启通信、高度速度紊乱,显示机组在飞行中才获知叛逃并存在被动抵抗迹象,与“无预谋叛逃”相印证 。 明确否定“击落说”:康庭梓从未称飞机被击落,其回忆聚焦地面混乱、机组被蒙蔽与飞行异常,与“燃油耗尽坠毁”的官方结论一致 。 康庭梓晚年以“广辛”等笔名发表系列回忆,并于2013年出版《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提供稀缺当事人视角 。 其证言不仅证实机组分裂系主动策划(潘景寅受指使),更以飞行技术细节佐证“无预谋叛逃”,为邓小平的定性提供事实支撑;网络流传的“击落说”与原始回忆不符,应审慎甄别 。 图片:晚年康庭梓。
康庭梓是林彪专机“256号”三叉戟的第二副驾驶。他未登机去蒙古,如登机也会折戟沉
博文忆览说
2025-09-02 15:04:44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