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周恩来在中国革命中的功绩被严重低估?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如同当空烈日,一直发出万丈光芒,正是由于他的光芒太过于强烈,以致于掩盖了杰出的周恩来的作用,致使很多人低估了周恩来在中国革命中的功绩。 我们仅以1929年红四军内部的一次挫折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1929年6月,成功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红四军内部爆发一场危机。中央派出刚从苏联回国的刘安恭,出任了红四军临时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但他根本不熟悉情况。 刘安恭一来,就向毛主席发难,导致红四军党与军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甚至造成了红四军内部出现反对中共领导军队,反对前委集中领导军队的倾向,所有反对的矛头,全都指向了毛主席。 更严重的问题是,毛主席和朱德对于红军的领导方法以及建军原则都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很多人给毛主席的领导方式粗暴地扣上了“家长制”的帽子。 为了平息愈演愈烈的争论,中共红四军匆忙召开“七大”,这次由陈毅主持的红四军的“七大”,在重新选举前敌委员会书记时,竟然把毛主席选下去了,接替毛主席的正是陈毅。 落选的毛主席被安排去了中共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期间,毛主席不幸患上了恶性疟疾,一病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度病危。 毛主席病重的消息甚至传到了莫斯科,被讹传为,他已经死于肺病,共产国际甚至还为此刊登了讣告。 离开毛主席领导的红四军,也就没有了“党指挥枪”的正确领导,内部各种错误思潮泛滥,也不愿意在山区过艰苦生活。 红四军主力在朱德率领下向闽中进发,很快,就在闽中地区吃了败仗。随后,红四军又接到中共福建省委的命令,要朱德率军南下,进军广东。 毛主席得到消息,不顾自己身患重病,让人抬着担架去上杭,劝阻朱德率军南下,原因是红四军应该把闽西革命根据地建设好,离开闽西前往广东是错误的,更何况,广东敌军实力强大。 但朱德向来认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最终还是率军南下广东。到了梅县,红四军就打了个大败仗,一下子损失了一千多人。这是红四军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以来,遭受的最大损失。 离开毛主席的红四军,陷入空前严重的危机。经过这些血的教训,红四军上上下下,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红四军离不开毛主席的领导,一旦离开毛主席的领导,就接连遭遇严重挫折。 在这关键时刻,特意跑了一趟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的陈毅,带着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发来的“九月来信”的指示,回到了红四军。朱德和陈毅商量后,最终决定,率军退入闽西。 周恩来在指示信中,代表中共中央,态度非常明确地支持了毛主席,而不是朱德,周恩来明确支持毛泽东“党指挥枪”的原则,并对红四军内部存在许多错误思潮和观念进行了严肃批评,明确要求恢复毛主席的“前敌委员会书记”之职。 毛主席回到红四军,恢复了“前敌委员会书记”之职,在他的正确领导下,于当年12月底召开了中共红四军“九大”,产生了12项对于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重大决议,此次会议就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 红四军此次遭遇的挫折,虽然远不如后面湘江战役惨败这般严重,只是整个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个小插曲。但我们不难想象,如果继续离开毛主席的领导,红四军的前途真的难料。这个例子足以证明,毛主席的领导才是红四军取得胜利的关键。 而确保毛主席对红四军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正是周恩来做出来的贡献,而这贡献,只是周恩来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许多重大贡献中,一个小小的贡献而已,但这个小小的贡献,就已经足以决定红四军的命运和前途。
为什么说周恩来在中国革命中的功绩被严重低估?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就
历史萌讯铺
2025-08-10 18:05:37
0
阅读: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