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虽然购买力很强,但是面对着军队这样的吞金巨兽还是显得力不从心。1919 年 1 块银元能在北京买 20 斤米、8 斤猪肉,搁现在够一家人吃好几天。可军队不是光吃饭就行 —— 北洋时期一个太原警卫旅的士兵,月薪在 6 块 3 到 9 块之间,看着不多,但架不住人多啊!一个标准步兵团少说两千人,光军饷每月就得一万多银元,100 万银元刚够发 80 多个月,还没算武器弹药呢。 光军饷就够喝一壶了,武器弹药更是烧钱的大头。那时候北洋军队的步枪多是进口的毛瑟枪,一把就得三四十块银元,一个步兵团配一千五百支枪,光买枪就得五六万银元。子弹更不用说,打一场小规模冲突就得消耗几万发,每百发子弹就得两块银元,积少成多下来,比军饷还让人肉疼。要是想装备几门山炮,一门就得上千块,普通军阀根本不敢轻易添置。 除了这些硬开销,还有杂七杂八的费用。士兵的军装、绑腿、军鞋,每年得换两次,一套粗布军装就得一块五银元,两千人的团一年光服装费就六千块。还有运输粮草的车马费、修营房的材料费,甚至军官们的应酬开销,都得从军费里抠。有记载说,某军阀的一个旅,每月光 “招待费” 就敢花掉五千银元,钱没花在刀刃上,反而让军费窟窿越来越大。 这背后其实藏着北洋时期的大问题 —— 军阀割据太乱了。每个军阀都想扩军抢地盘,今天你招一个团,明天我就扩一个旅,根本不管财政能不能扛住。为了凑军费,他们要么给老百姓加苛捐杂税,什么 “鞋捐”“灯油捐” 都敢收;要么滥发不值钱的纸币,用一堆废纸换老百姓的粮食和银元。到最后,银元越来越少,军费越来越紧张,士兵拿不到军饷就哗变抢老百姓,形成恶性循环。 有人算过,1924 年直系军阀曹锟为了打第二次直奉战争,一口气砸了三千万银元,可最后还是输了。这些钱要是用来改善民生,能让多少老百姓吃上饱饭?可那会儿的军阀眼里只有地盘,根本不管百姓死活。说白了,不是银元不够用,是乱花钱的地方太多,把本该养民的钱,全填进了军阀混战的无底洞里。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抗战中,日军重兵包围大清河,聂荣臻急设前指应对。不料,前指司令朱占魁却不在乎:“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