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汪斌被俘,6年后被释放回国,此时的他已被折磨得只剩37公斤,却还是遭

趣史小研究 2025-08-30 02:01:28

1984年,汪斌被俘,6年后被释放回国,此时的他已被折磨得只剩37公斤,却还是遭到谩骂,这时,副师长站了出来,说:“我相信你!” 1984年,那时候,边境冲突打得正酣。汪斌是“东方神剑”侦察连的副连长。 7月12日,我军发起了著名的“7.12”大战,炮火密度据说把整个山头都削低了几米。汪斌他们连队的任务,就是在这场大战前,潜入敌后,抓个俘虏回来,搞清楚敌人的兵力部署。 任务执行得很漂亮,他们成功抓到了俘虏。但在撤退的路上,出事了。他们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了。一场恶战,打得天昏地暗。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用牙咬。汪斌腹部中弹,肠子都流出来了,他硬是给塞了回去,继续指挥战斗。 最后,援军没能赶到,整个连队几乎全军覆没。身负重伤、昏迷过去的汪斌,成了俘虏。 被俘之后,对汪斌来说,真正的地狱才刚刚开始。 越南人知道他的身份,把他当成了“重点关照对象”。一开始是糖衣炮弹,许诺高官厚禄,让他投降,为他们做宣传。汪斌压根不搭理。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各种酷刑,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用上了。吊打、水牢、电击……最折磨人的是精神上的摧残。他们拿着我军牺牲战士血肉模糊的照片给他看,逼他承认失败;让他写悔过书,骂自己的祖国。 汪斌的骨头有多硬?他跟审讯他的人说:“你们可以打死我,但别想侮辱我的人格和我的祖国。” 在战俘营里,他秘密组织其他被俘的战友,成立临时党支部,互相打气。他们约定,绝不透露任何军事机密,绝不做出任何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为了抗议虐待,他们绝食。有一次,汪斌因为带头反抗,被关进一个狭小的禁闭室,暗无天日。整整六年,他就是在这种非人的折磨中熬过来的。支撑他的,只有一个信念:活着回去,回到祖国。 1990年,当中越关系正常化,双方开始交换战俘时,汪斌终于等来了回家的机会。当他被交接给中方人员时,这个身高一米八的汉子,体重只剩下37公斤。 他几乎是被抬着回来的,全身上下都是伤疤,肋骨断了七根,一根手指被废。可以说,他带回来的,除了一口气,就剩下一身铮铮铁骨。 英雄回家了,这下该苦尽甘来了吧? 现实给了汪斌最沉重的一击。 他被送进医院,身体在慢慢恢复,但心理上的审查和周围的流言蜚语,像一把把软刀子,刀刀割心。 “被俘六年,怎么可能什么都没说?” “一个副连长都被抓了,肯定是个贪生怕死的软骨头。” “谁知道他在那边都干了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这些话,比敌人的鞭子还疼。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相对保守,“被俘”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耻辱的色彩。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你没有“杀身成仁”,而是“苟活”了下来。他们用一种审视、怀疑甚至鄙夷的眼光看着他。 汪斌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向审查人员汇报、解释、回忆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每一个细节都要被反复盘问,每一次回忆都是在撕开刚刚结痂的伤口。他交上去了在战俘营里秘密写下的长达10万字的日记,那里面记录了他和战友们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如何保守党的秘密。 可怀疑的阴云,依然没有散去。他成了一个“有问题的人”,不仅没有恢复军籍和职务,甚至连正常生活都成了问题。那个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英雄,在自己人的世界里,快要被压垮了。 他就是时任昆明陆军学院副院长的狄福海,也是汪斌老部队的副师长。狄副师长听说了汪斌的情况后,专门赶到医院看他。 病房里,看着眼前这个瘦得脱了相、眼神里满是痛苦和委屈的部下,狄副师长没有多余的客套和盘问,他紧紧握住汪斌的手,斩钉截铁地说了四个字: “我相信你!” 就这四个字,让汪斌这个在六年非人折磨中都没掉过一滴泪的硬汉,瞬间泪如雨下。 狄副师长说:“我了解我的兵,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一个能把肠子塞回去继续战斗的军人,绝不可能是叛徒!” 这句话,顶一万句。它不仅仅是安慰,更是一个高级将领,用自己的声誉和前途,为一个“有争议”的部下做的担保。 随后,狄副师长四处奔走,向组织反映情况,为汪斌作证。他坚信,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最终,经过组织反复、细致的调查核实,结合汪斌在战俘营中的实际表现和其他归国战俘的证词,一切终于水落石出。事实证明,汪斌不仅没有叛变,反而在狱中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和中国军人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1991年,中央军委授予汪斌“钢铁战士”荣誉称号。他被任命为副团职教官,重新穿上了军装。迟到的荣誉,终于来了。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