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率兵攻入南京城,俘虏了朱允炆的生母,也就是自己的大嫂吕氏。看见吕氏狼狈地摔在地上,朱棣赶忙上前搀扶,并深感抱歉地说:“大嫂,老四实在不想闹成这样,这只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之举啊。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朱家天下,实行了分封制,将儿子们分为藩王,镇守各地。但他对藩王的态度和政策在执政的前后期有着明显的变化,这都是因为太子朱标的突然离世。 朱标的早逝打乱了朱元璋的规划,他是朱元璋倾尽心血培养的接班人,在个人品质和能力上都是朱元璋众儿子中的佼佼者,只有他才能将朱元璋的政策推行下去,并且也只有他继承皇位才能压得住其他藩王。 于是朱元璋只得将目光转移到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身上,朱允炆继承了朱标的许多优点,比如温和宽仁,也能清楚理解朱元璋的政策并推行下去,但他的性格上的劣势令朱元璋十分担忧。 朱允炆性格仁弱,并且年幼,那些藩王仗着经验和战功必定不服他。现在是朱元璋还活着,尚且还能压制住那些藩王,等到他一去世,估计就要腥风血雨了。 为了能让朱允炆顺利继位,朱元璋在晚年对藩王和朝廷内的格局做出了重大调整。 为了防止藩王借朝中势力较大的大臣造反,朱元璋先是诛杀大将蓝玉及其党羽,削弱武将集团,后大肆诛杀开国功臣,确保朝中无人能支持藩王夺位。 为了削减藩王的威胁,朱元璋下令将部分藩王调离军事重镇,减少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在他临终前,还下诏藩王不得进京奔丧,说是为了防止外敌趁虚而入,其实是为了防止藩王趁机控制南京。 可以说,为了给朱允炆铺平道路,朱元璋已倾尽所能,但是朱允炆仁弱的性格导致他始终对藩王十分忌惮,觉得藩王一日不除,自己的皇位就一日不稳。 于是朱允炆在即位后,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削藩政策,将本该需要用长久时间解决的矛盾,一下激化了出来。 朱允炆登基不到一年,就迅速废黜了五位藩王,手段极为严厉。有的被废为庶人,或流放或圈禁;有的被指控犯有编造出来的罪行,不堪受辱,选择全家自焚而亡。 不仅如此,朱允炆还要斩草除根,实行株连政策。被废藩王的家属、属官均受牵连,还有亲信势力,全都要受到清算,以彻底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虽手段迅速严厉,但朱允炆削藩的策略还是犯有重大失误,那就是不应先弱后强、打草惊蛇。 朱允炆先削实力较弱的藩王,而非直接对付最强的燕王朱棣,这就给了朱棣有充足的时间备战,并且朱允炆手段过于残忍,造成众藩王恐慌,纷纷投靠朱棣,促成藩王联合反抗。 性格上的优柔寡断也导致朱允炆多次错失击杀朱棣的机会,在镇压朱棣时,朱允炆下令“勿使朕负沙叔之名”,此命令让前线官兵不敢全力前进,给了朱棣喘息之机。 1399年,朱棣以“自保”为名起兵,历经四年攻入南京。但此时的朱允炆早已不知所踪,有人说是自焚,有人说是逃亡,只俘虏了他的母亲吕氏。 朱棣对吕氏的那一番“被逼无奈”之言,可能是朱棣的真实想法,如若当年朱允炆采用类似“推恩令”的温和削藩政策,叔侄可能就不会兵戎相见了。 信息来源:《明史》 文|饮用纯净水 编辑|南风意史
朱棣率兵攻入南京城,俘虏了朱允炆的生母,也就是自己的大嫂吕氏。看见吕氏狼狈地摔在
南风意史册
2025-08-16 19:16:03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