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拳还没落下,普京就已经收到两个坏消息,第一个坏消息,就是按照俄罗斯财政部的说法,在今年7月份,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同比下降了27%,约合30多亿美元。第二个坏消息,就是根据估计,8月份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联邦预算额外收入缺口,还有上亿美元。 普京现在肯定睡不着觉了。俄乌冲突打了快三年,军费开支像无底洞一样往里砸钱。前线每天消耗的弹药、装备、人员工资,哪一样不要钱?现在能源收入又大幅缩水,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油价下跌是罪魁祸首。国际原油价格从年初的每桶90美元跌到现在的70多美元。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因为制裁的原因,卖价比国际油价还要低10-15美元。算下来每桶油少卖20多美元,一天出口300万桶,您算算这得少多少钱。 天然气那边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欧洲已经基本摆脱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2021年俄罗斯天然气占欧洲进口的40%,现在连10%都不到了。北溪管道被炸,亚马尔管道停运,俄罗斯想卖气都没地方卖。 中国和印度虽然在大量购买俄罗斯能源,但价格被压得很低。印度人更是精明,趁火打劫把俄罗斯油价压到每桶60美元以下。中国这边稍微好点,但也比市场价便宜不少。买家市场就是这样,卖家没有议价权。 俄罗斯试图通过"影子船队"规避制裁,用老旧油轮偷偷运油。可这招也不太灵了。美国财政部盯得紧,动不动就制裁几艘船。保险公司也不敢给这些船承保,运输成本直线上升。 卢布汇率也在添乱。年初1美元兑80卢布,现在已经破100了。能源出口赚的是美元,但俄罗斯国内花的是卢布。汇率这么一贬值,实际购买力大打折扣。 俄罗斯央行为了稳定汇率,把基准利率提高到18%。这么高的利率虽然能吸引资金,但也扼杀了经济活力。企业贷款成本太高,投资意愿直线下降。 军工企业倒是红红火火,订单排到明年去了。可军工产品又不能出口创汇,全是内部消耗。坦克、导弹造得再多,也换不来真金白银的外汇收入。 普京尝试过各种办法增加收入。提高资源开采税、征收超额利润税、发行战争债券,能想的招都想了。但这些措施都是饮鸩止渴,短期内能缓解财政压力,长期看会扼杀经济活力。 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也在快速消耗。战前有6300亿美元,其中一半被西方冻结了。剩下的3000多亿要应付进口、偿还外债、稳定汇率,捉襟见肘。 更糟糕的是人才外流。据统计已经有超过100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俄罗斯人离开了国家。IT精英、金融专家、工程师纷纷跑到土耳其、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人才流失对经济的长期损害难以估量。 国际制裁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虽然没有立竿见影地击垮俄罗斯经济,但慢性失血的效应越来越明显。关键零部件进不来,高科技产品造不出,只能啃苏联时代的老本。 俄罗斯的石油设施也在老化。西方的石油服务公司撤出后,很多油田的产量都在下降。没有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老油田的产量递减速度加快,新油田又开发不出来。 天然气管道的维护也是大问题。西门子的涡轮机坏了没法修,只能减少输气量。管道年久失修,泄漏事故频发。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能源出口收入。 普京现在面临两难选择。继续打下去,财政会越来越吃紧。停火谈判,又怕被认为是示弱。骑虎难下说的就是现在的俄罗斯。 特朗普如果真的实施新制裁,对俄罗斯无疑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威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100%关税,虽然他后来否认了,但这个想法本身就够吓人的。 俄罗斯经济的韧性确实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制裁两年多了,俄罗斯还在坚持。但韧性不等于刀枪不入,慢性失血终究会要命。 普京需要尽快找到出路。要么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逼迫西方解除制裁。要么主动寻求和谈,用让步换取制裁松绑。继续这样耗下去,俄罗斯经济迟早会崩溃。 能源收入的大幅下降只是开始。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俄罗斯可能连维持基本的政府运转都困难。到那时候,普京恐怕真的要考虑体面退场的问题了。
北约秘书长吕特发出警告:不管是印度、巴西还是中国,如果还继续跟俄罗斯交易石油和天
【116评论】【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