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巴拿马总统介入,或强制收回两座港口经营权,让中国出局! 巴拿马总统穆利诺这回是铁了心要当“国际老赖”,想把中国企业辛苦经营二十多年的港口经营权一把抢走,明摆着是给美国递投名状。 这两座港口可不是普通码头,而是位于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和太平洋入口的克里斯托瓦尔港与巴尔博亚港。自1997年起,香港长江和记实业通过子公司和记港口获得这两座港口的特许经营权,合同原本延续至2047年。 二十多年来,中企投入大量资金升级设施,如今这两座港口已成为全球航运网络的关键节点,2024年合计处理集装箱超过370万标准箱,占巴拿马运河总吞吐量的近四成。 然而,巴拿马政府突然变脸。2025年3月,长和宣布以228亿美元将这两座港口90%股权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消息刚出,中国外交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立即发声,强调交易必须依法审查。但巴拿马方面迫不及待推动程序,甚至被曝出审计长办公室以“特许经营违规”为由启动调查,试图为强制收回寻找借口。 穆利诺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国自特朗普政府以来,就一直觊觎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特朗普多次宣称运河是“美国重要国家资产”,威胁要“收回”。 尽管巴拿马宪法明确规定运河主权不可谈判,但美国从未放弃施压。2025年2月,美国防长赫格塞斯访问巴拿马,联合声明中英语版本故意删除承认巴拿马主权的条款,赤裸裸展示霸权逻辑。 穆利诺政府显然选择配合。他一方面否认美国施压,声称交易是“纯商业行为”,另一方面却在行动上处处迎合美国。例如,美国要求巴拿马限制中国企业参与运河相关项目,穆利诺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企设置障碍。更讽刺的是,巴拿马审计长办公室所谓的“违规调查”,恰好发生在美巴高层频繁互动之后,时间线之巧合令人玩味。 对中国而言,这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是主权尊严的挑战。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中方始终尊重巴拿马主权,反对任何形式的经济胁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明确要求长和不得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交易。 中远海运等中资企业在巴拿马还有多个项目,包括科隆自贸区的海外仓和金风科技的风电场,这些项目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却因政治操弄面临连带风险。 从法律层面看,巴拿马的行为明显违反国际法。根据《中国-巴拿马自由贸易协定》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国际条约保护。 中企与巴拿马政府签订的合同明确约定经营权期限,单方面终止构成违约。若巴拿马一意孤行,中国企业完全可通过国际仲裁机构索赔,甚至要求国际社会对巴拿马实施制裁。 这场博弈的影响远超双边关系。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贸易的“咽喉要道”,美国若通过控制港口影响航运,将直接威胁中国与拉美、非洲的贸易通道。 2024年,中国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货物量达6400万吨,占运河总运量的22.7%。一旦美国利用港口实施歧视性政策,中国货轮可能面临延误、加价等刁难,供应链安全将遭受重创。 更严重的是,这种“主权换利益”的操作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拉美多国正密切关注事件进展,若巴拿马成功收回港口而不受惩罚,其他国家可能效仿,对中国投资项目采取更激进的审查措施。这将严重打击中企海外投资信心,破坏“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的推进。 面对压力,中国并未坐以待毙。除了法律手段,中方还通过经济合作巩固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例如,中远海运在科隆自贸区建立的海外仓,为拉美商家提供“海运+仓储”一站式服务,2024年帮助当地企业降低物流成本15%。 金风科技的风电场项目则缓解了巴拿马的电力短缺,让数百万民众用上稳定能源。这些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远比政治操弄更有说服力。 国际舆论也在看清真相。澳大利亚“对话”网站指出,巴拿马民众对中国投资普遍持积极态度,认为中企带来了技术和就业。哥伦比亚、智利等拉美国家公开支持巴拿马捍卫主权,反对外部干涉。就连美国国内也有声音批评,穆利诺的行为将损害巴拿马的国际信誉,导致未来外资减少。 这场港口风波本质上是大国博弈的缩影。美国试图通过控制关键节点遏制中国崛起,而中国则以实际合作赢得人心。穆利诺政府的短视行为,不仅伤害中企利益,更将巴拿马推向地缘政治漩涡。历史终将证明,靠出卖主权换取短期利益的行径,注定不得人心,也无法持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展现出大国定力。从外交部的严正声明到企业的法律行动,从经济合作到舆论争取,中方正在多维度应对挑战。而巴拿马的选择,也将成为检验其是否真正珍视主权的试金石。毕竟,运河的水可以被政治染浊,但历史的长河终将冲刷掉所有虚伪与贪婪。
半岛电视台发表两名盎格鲁撒克逊学者的评论,题目是《西方对中国发动战争的真正原因》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