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张召忠!你真是伟大的预言家!2015年你就说过:“美国啥也不干,让东方大国追,20年内赶不上美国!”这话说的太好了!这简直就是美国不想让我们赶上的心里话! 2015年,张召忠将军一句话,给当时热火朝天的舆论浇了盆冷水。他说,就算美国原地踏步,中国也得花上20年才能追上。这话从一个海军少将嘴里说出来,分量可不轻,一下子就炸了锅。 有人觉得他太悲观,长他人志气。也有人听出了弦外之音,认为这是专业人士的警示。毕竟,当时国内一片高歌猛进,自信心有点爆棚。 他凭什么这么说?看看当时的数据就明白了。2017年,美国的国防预算是中国的四倍还多,超过6200亿美元。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而是实打实的代差。 海军方面,人家11艘核动力航母满世界跑,我们只有一艘改装来的“辽宁舰”撑场面。空军的飞机数量,美国超过一万三千架,我们只有三千来架。硬件上的差距,一目了然。 更要命的是软件。当美军已经全面进入智能化作战的时候,我们还在努力完成军队的机械化。创新上也是如此,专利申请数量我们上去了,但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些决定未来的核心技术上,美国在绝大多数领域都占着主导。 所以张召忠这番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把冰冷的现实摆在了所有人面前。他的目的很直接:让大家冷静下来,别被一时的成就冲昏了头,老老实实埋头干活。 可有意思的是,这盆泼向国内的冷水,溅到国外,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加热效果。它直接搅乱了美国那边正唱得起劲的“中国威胁论”大戏。 美国国防部年年出报告,拼命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即将吞噬世界的军事巨兽,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军费预算。结果,中国这边一位有头有脸的退役将军,却公开“自曝家丑”,承认我们还差得远。 这就很尴尬了。一个“捧杀”,一个“棒杀”,让国际社会都看迷糊了。张召忠的个人言论,无形中给中国官方坚持的“和平发展”立场,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非官方注脚。 它等于在告诉全世界:我们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心里有数,没想跟谁争霸,给我们点时间好好发展自己的事就行。这在客观上,确实为中国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空间。 不过,这个故事最精彩的反转,还是来自中国网友。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幽默感,把这件严肃的事,变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梗”。 大家翻出了张召忠过往的“黑历史”。他曾说中国的歼-20只是歼-10的改进版,结果歼-20一亮相就震惊四座。他反复说我们造航母困难重重,结果山东舰、福建舰接连下水。 这些看似“预测失误”的例子,让网友们给他封了个“战略忽悠局局长”的头衔,亲切地称呼他为“局座”。大家开始相信,他不是看不准,而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保护我们的发展成果,麻痹对手。 这种解读,一下子就把事情的性质改变了。一个原本让人沮丧的“差距论”,变成了一道激发斗志的动员令。 “局座说我们不行,那我们就非要干成给他看!”这种带着逆反心理的自豪感,成了一种强大的社会驱动力。追赶,不再只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也成了普通人的一种信念和期待。 于是我们看到,高超音速导弹技术领先了,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成功了。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像是在回应十年前的那场争论,用事实证明,追赶的脚步可以比想象中更快。 十年后再看,那场关于“20年差距”的争论,本身已经成了历史的一部分。张召忠的预测对不对,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的一句话,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在国内外都激起了截然不同的涟漪。对内是警钟,对外是烟幕,最终还意外成了一剂全民奋进的催化剂。 这场博弈的结果是,中美竞争的赛道已经变了。大家不再是单纯地数航母、比军费,而是转向了创新效率、发展质量和战略韧性的综合较量。在这场更复杂的比赛里,谁能更好地驾驭现实与认知,谁才能真正掌握主动。 信源:央广网——张召忠:美国啥事不干让中国追 20年也赶不上;观察者网——军事专家张召忠:美国什么都不做 中国二十年也不会超过美国
造得越多,心中越慌!为什么说F-35战机或彻底葬送美军空中优势?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