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中国决定出兵朝鲜后,斯大林震惊了,中国人竟然真的要用那么原始的武器独自去对付美国人! 他喃喃说了一句:“中国同志好啊!” 又流下了两滴眼泪。 眼泪流过了,他伸出手,管中国要钱。 那时候的克里姆林宫办公室里,暖气烧得很足,斯大林指尖的香烟燃出长长一截灰。他望着窗外飘落的雪,刚才的眼泪还挂在眼角,可拿起电话时,语气已经恢复了惯常的冷静,对着话筒说:“跟中国同志说,苏联的武器不是凭空来的,生产线要维持,工人要吃饭,得算清楚账。” 没人比斯大林更清楚这句话的分量。1950年的苏联,刚从二战的焦土上爬起来,西部的工厂炸成了瓦砾,男丁伤亡过半,连莫斯科的地铁里都还贴着“节约每一度电”的标语。 他不是不想无偿援助,是真的拿不出太多余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了六个月,城里的老鼠都被吃光了,这种饥饿的记忆,刻在每个苏联人的骨头里。 可他也确实被中国人的决定震到了。开战前,他跟驻华大使聊过,知道中国刚打完内战,江南的稻田还没完全恢复耕作,东北的工厂被关东军破坏得七零八落。 彭德怀带着的部队,不少人还穿着单衣,手里的步枪有日式的、美式的,甚至还有清末的老套筒。就这装备,要去碰美军的飞机大炮?换作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恐怕都要掂量再三。 他想起1949年毛泽东访苏时的场景。那会儿中国刚建国,毛泽东住在斯大林的别墅里,晚上两个人围着壁炉聊天,毛泽东说:“我们不怕打硬仗,就怕没家伙式。”斯大林当时笑了,说:“等你们站稳脚跟,苏联会帮一把。” 他以为这“帮一把”得等个三五年,没想到朝鲜战争来得这么快,中国竟然不等苏联备好弹药,就直接把部队拉过了鸭绿江。 眼泪是真的。那天他在办公室里踱了一下午,桌上的地图被手指戳出了个洞,位置就在平壤以北。他知道美国人的火力有多猛,仁川登陆时,美军的舰炮能把山头削掉半米。 中国人冲上去,无异于用血肉之躯填火海。这种勇气,别说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社会主义阵营里,也没几个国家能拿出来。 可国家间的账,不能只算感情。苏联的军事专家早就算出,中国出兵至少需要十万支步枪、两千门火炮,光这些装备的运输费,就够苏联修五十公里铁路。斯大林召集政治局委员开会时,有人说:“要不先欠着?” 他敲了敲桌子:“欠着?等战争结束,中国的经济也得恢复,到时候拿什么还?不如现在说清楚,省得将来扯皮。” 后来中方真的付了钱。周恩来让人把东北的大豆、棉花一车车往苏联运,那是中国当时能拿出的最值钱的东西。有回斯大林看到报表,说:“告诉中国人,大豆可以少运点,战士们也得吃。”可这话传到边境,大豆的车队还是没停——中国人知道,拿人家的手短,就算勒紧裤腰带,也得把账算清。 这事儿后来成了不少人议论的焦点。有人说斯大林太现实,感动归感动,利益不能让;也有人说,他是在用这种方式逼中国快速成长,毕竟靠别人施舍的援助,永远站不稳脚跟。 你说,这眼泪里到底有多少真心?这要钱的决定,是冷酷的算计,还是无奈的现实?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基辛格为何认为:中国人打赢抗美援朝,最大的输家并不是美国。朝鲜战争中,究竟是谁输
【49评论】【16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