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特朗普在个人的社交媒体上首次回应了他将要访华的传言,并且给出了一个明确定义——假消息( Fake news)。那么为何他要在这个时候做出这种表态呢? 特朗普突然否认访华传言,背后藏着几层博弈逻辑。这事得从 6 月初的中美通话说起 —— 当时中方确实正式邀请过他访华,但明确了一个前提:必须在 6 个月内落实。可到了 7 月 29 日,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宣称 “邀请已过期”,还强调 “没有新邀请就没兴趣”,这背后其实是中美关系微妙变化和美国内政治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中方的邀请和稀土换芯片协议是绑在一起的。今年 6 月双方达成的协议里,中国给美国 6 个月有效期的稀土出口许可证,美方则放宽 EDA 软件限制。这种 “半年一签” 的机制本就是中方留的后手,既能稳定供应链,又能在必要时反制。特朗普现在说 “邀请过期”,其实是在暗示稀土协议的红利期已过,而中方没续签新协议,自然也就没动力再推动访华。 更深层的原因是美国内政治时钟在滴答作响。2026 年中期选举临近,特朗普必须巩固农业州和铁锈地带的票仓。可他前脚刚对中国加征 10% 关税,后脚就传出访华消息,这在选民眼里就是 “言行不一”。尤其是爱荷华州的大豆农和得州的石油商,他们本来就担心中国报复性关税,此时若传出领导人要去北京谈判,很容易被对手攻击为 “向中国投降”。所以特朗普必须用 “假消息” 来切割,向选民证明自己对华立场没变。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正在推动一场 “去官僚化” 的对华政策革命。7 月刚完成的国务院重组,把 1300 多名涉华事务官员裁撤,连负责南海和印太事务的部门都被解散。这种清洗的目的很明确:排除任何可能主张对华缓和的声音,彻底掌控政策话语权。在这种背景下,否认访华传言其实是向建制派宣示:现在美国对华政策只能由我一人说了算,谁也别想通过外交接触来制衡我。 还有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台海局势的突然升温。6 月下旬赖清德抛出 “台独” 言论后,解放军在台海周边搞了三次大规模演习,连美军 “里根” 号航母都被迫后撤。这种敏感时刻,特朗普若真去访华,很容易被解读为 “默许中国施压台湾”。他必须通过否认访华来安抚岛内绿营和美国保守派,避免被扣上 “出卖盟友” 的帽子。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的 “虚实博弈”。他一边否认访华,一边却在 7 月 28 日突然宣布对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要求 12 天内停火,否则对俄贸易伙伴加征 100% 关税。这种 “西线施压、东线示强” 的策略,其实是在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信号:美国的强硬姿态是全球性的,不会因为任何双边关系而软化。而访华传言可能破坏这种一致性,所以必须用 “假消息” 来对冲。 说白了,特朗普这招叫 “以退为进”。他通过否认访华,既保住了对华强硬人设,又把球踢回给中方 —— 如果中方想重启对话,就得先拿出新的筹码,比如延长稀土协议或在科技领域让步。这种谈判策略在他 2018 年发动贸易战时就用过:先制造危机,再通过极限施压迫使对方妥协。而这次他的目标更明确:在 2026 年选举前,用对华强硬的 “业绩” 巩固基本盘。 但他可能低估了中方的战略定力。从王毅外长去年底强调 “中美关系的正确相处之道”,到近期中国加速推进第三代量子计算机和超级高铁等科技突破,都在传递一个信号:中国不会被外部压力牵着走。特朗普若真想打破僵局,光靠社交媒体上的嘴炮没用,得拿出实际行动证明他愿意在台湾问题、科技封锁等核心议题上让步。否则,所谓的 “访华兴趣”,不过是一场政治表演罢了。
中方不用留座了,特朗普9月行程被排除?美国高官:可怪不得中国口口声声说想要访华
【114评论】【19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