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天价交易”——这买卖从一开始,就没人打算真做到底 开局这笔买卖,怎么看都像一出剧本早写好的戏。 特朗普开口就要价:日本想把25%的关税砍到15%,可以,先拿出5500亿美元,砸进美国的半导体、能源、制药这三条命脉产业线里。分红呢?美国拿九成,日本拿一成,像极了赌场里把赌本换来的只是一张“特别参与奖”的券。 美国这边,叫它“前所未有的高回报”。东京那边,只能咽下“被当提款机”的哑巴亏——而且还是那种,不带利息、不给回执、还要拍照发朋友圈谢主隆恩的提款机。 协议刚敲完,特朗普激动得像中彩票,在社交媒体连发好几条自夸贴,誓言“创造数十万个美国工作岗位”,一副“美国优先再次赢麻”的样子。对他来说,这单不只是政绩,更是选票提款机,是可以拎着去造势、去募资、去嘲讽拜登“连日本都骗不到钱”的政治武器。 但东京那边,等的不是兑现,而是找机会收手。 三天后,日本突然发文“纠正说法”,明确表示利润分配要按贡献与风险来,不存在什么美方吞掉九成的说法。简单讲,日方突然决定——不陪你演了。 美国那边愣了几秒,估计还没从“我赢了”这个角色里走出来。可人家日本继续下狠招:我们没签书面协议,也不会签什么具法律效力的文件。意思再明确不过:这事,别真当真。 一边是特朗普高调宣布胜利的“海报版”,一边是东京发出的“撤回现场图”。这不是谁骗谁,而是各自都有台词,但压根没排练过同一场戏。 想想越南那一出就知道了。7月初,特朗普也说跟越南搞定了贸易协议,按他说的,美方收越南商品20%关税,经越南转运的商品40%,而越南对美商品零关税。结果第二天河内跳出来说:不好意思,这协议根本没定。 套路很熟,剧本也不新——特朗普对外宣布胜利,对方过两天澄清说“你太想当然”。美越也好,美日也罢,这戏码换汤不换药。 其实,日本不是真的突然变卦,而是从头到尾都带着一张备用剧本。 他们说这次所谓协议,是在与特朗普的一次70分钟会谈中仓促谈下的,连个备忘录都没来得及写。白纸黑字都没有,换谁敢真掏5500亿? 而且关税到底哪天生效,双方都说不一样——日本说8月1日,美国说还没定。表面是“信息不对称”,骨子里是两边都在留后手。 说白了,日本答应掏钱,更多是拿这口“空头支票”换一个关税减免的敷衍承诺。真金白银,还是能拖就拖,能赖就赖。 但特朗普也不是没见过世面。他的操作一直是:不到位不松口,不交钱不降税。他手下财政部长直接开麦克风说,总统已下令,准备对日本的履约情况进行彻查。翻译一下:你不给钱,这15%的关税想都别想。 而且这口气,不止压着日本特命大臣赤泽亮正,连日本首相石破茂都被迫吃下这口“软刀子”。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特别是美日这种“主仆”关系上维系了半个世纪的盟友。 日本不是没吃过教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为保护本国纺织业,硬逼着日本“自愿限制出口”;八十年代《广场协议》一签,日元疯涨,泡沫膨胀,泡泡一破就是“失去的二十年”。 这些前车之鉴摆在面前,日本对美国的防备心理早就写进政策基因里。嘴上答应,心里设防,明面上配合,背地里拖字诀。 这5500亿美元,就像颗颗糖果纸包着的药片,甜的是表态,苦的是执行。特朗普想从这纸团里榨出真金白银,日本人却盼着这张“支票”早点发霉、失效。 特朗普要的,是能在国内舞台上亮相的政治布景,日本要的,是在幕布拉上前先找好退路。握手那一刻,笑得都很职业,心里都攥着刀。 这根本不是什么协议,而是一场互相摸底、互相虚张声势的戏。能不能落地,不取决于条款,而是看谁先熬不住把底牌翻出来。 参考资料:《 特朗普称与日本达成一项巨大协议 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央视网 》
中美贸易谈判在瑞典第三轮结束,美国把关税豁免又延长90天! 美国这招"延期大
【4评论】【17点赞】